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載重 150 公斤的小型火箭,如何促進了太空探索的民主化?

載重 150 公斤的小型火箭,如何促進了太空探索的民主化?

「太空探索領域正在發生變革——不是大的變革,而是小的變革。」火箭實驗室公司(Rocket Lab)CEO Peter Beck 在 TED 的演講台上說。他身後的屏幕放映出一顆置於指尖的晶元照片,這顆晶元支持攝像頭和各種感測器,一顆人造衛星需要的全部運算能力都在這個米粒大小的空間。

火箭實驗室的產品名叫 Electron,採用碳複合材料,直徑只有 1 米高 18 米,最大載重 150kg,但它的推力足夠將自己推入距離地球表面 500 公里的近地軌道,這差不多是國際空間站的位置。Space X 的 Falcon 9 相比之下是座巨人,有 3.7 米的直徑和 70 米高度。

小不是重點,Beck 認為更重要的是發射頻率。「想要太空民主化,發射頻率是關鍵因素。」

Electron 火箭一次的發射成本大約為 500 萬美元,Falcon 9 需要 9000 萬。但是後者的載重更大能達到 Electron 的 300 倍,所以算單價的話每公斤還是 Space X 更便宜。

小火箭能靈活發射,Falcon 9 往往需要多家需求方「共乘」,大家湊在一起,各家需求又不盡相同,時間上就很難把握。

2018 年 11 月火箭實驗室首次發射商用火箭,目前已將 25 顆人造衛星送入軌道。

Falcon 9,俄羅斯「聯盟」號,印度 PSLV 火箭等等大型火箭都依此運作,「順路」的小衛星發射任務也有專門的公司負責外包,比如美國 SpaceFlight 公司,他們的業務就是專門購買大型火箭發射時多餘的載荷能力,打包賣給有小衛星發射需求的組織,讓小衛星搭車。

SpaceFlight 的網站可以看到未來計劃發射的大型火箭的時間表,上面寫明了軌道參數和時間,你只需要選擇自己衛星的大小和重量就能獲得報價。

就像公共汽車和計程車,二者各有優劣。Beck 還有一個比喻,說自己是太空旅行界的 FedEX,是「把包裹送到你家門口的那個人」。

「如果要每 72 小時發射一次衛星,那就需要能每 72 小時造一個火箭。」Beck 說。

為了達成快速生產,Beck 的小火箭的發動機幾乎全部使用 3D 列印生產,發動機的製造周期 24 個小時。

火箭實驗室公司將發射場地在紐西蘭,Beck 解釋說這與發射成本有關。頻繁發射的問題在於,每次發射都需要關閉大量的空域,航空公司每分鐘就要損失數萬美元。所以最適合的地方就是一個沒太多人、沒太多航班的地方,紐西蘭再合適不過。

火箭實驗室位於紐西蘭的發射基地。

商業太空崛起後,衛星小型化,發射低成本化是衛星產業的基本趨勢。人類第一顆衛星重達 83.5 千克,而 Planet Labs 公司 2014 年發射的迷你衛星只有 4kg。

另一邊整個發射行業成本走低。2004 年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的單次發射報價在 7000 萬到 9000 萬美元之間,國際發射服務的價格在單次 1 億美元左右。到 2014 年,Space X 單次發射的價格已經降到了 5400 萬美元左右,可回收火箭成功後,每次發射的成本直接降低到了 3-500 萬美元一次。

火箭實驗室公司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快速增長但也競爭激烈的市場,目前全球有超過 30 家企業在競爭航天發射市場,Space X 的早期員工 Jim Cantrell 和 Tom Markusic 也分別有自己的小型火箭公司。

轉賣大火箭空餘位置的 Spaceflight 也是威脅,他們曾經計劃收購火箭實驗室公司的發射空間,這樣後者就變成了供應商。

欣欣向榮的投資熱點另一面是風險,Tom Markusic 的 Firefly 公司曾經拿到過NASA 訂單,後來投資人因為英國脫歐退出,緊接著美國的投資方也退出,這家公司 2016 年倒閉了。

火箭實驗室 2018 年底拿到 1.4 億美元 E 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了 10 億美元。

也有過技術難題,2017 年 5 月 Electron 帶著 3D 列印的電池動力進入太空,但卻沒有按照計划進入軌道。將近一年之後,2018 年 1 月 Electron 火箭才第一次進入軌道,之後火箭實驗室宣布 4 月發射他們低一枚商用火箭,結果因為技術問題連續兩次推遲,公司重新設計火箭方案,到 11 月才完成任務。

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隱患——太空民主化帶來的太空垃圾,Nasa 目前已經追蹤到超過 50 萬塊漂浮在我們頭頂的太空殘骸。

「大部分垃圾並不來自衛星,而是火箭升空途中脫落的推進器。」Beck 說他們一開始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於是設計了沒有殘骸的方案。

通常火箭升入太空後一級火箭墜入大氣層燒毀,二級火箭載著衛星進入軌道,衛星脫離之後這部分航天器就變成了漂浮於太空的太空垃圾。Electron 的二級火箭也有獨立的推進系統,它會自己改變方向,同樣進入大氣層消失。

「這是我們行業骯髒的小秘密,二級火箭留下了 20 倍於衛星質量的垃圾。」Beck 說。

題圖來自 TED,插圖來自火箭實驗室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999 感冒靈推出爆珠口罩,育碧為聖母院免費提供PC版刺客信條
如何讓建築更好地融入環境,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給出了一些案例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