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自己

讓每一個學生成為自己

威斯敏斯特公學是英國著名的九大公學之一,始創於1179年,有英國公學的「千年玫瑰」之譽。學校在音樂、體育、戲劇和藝術方面成績突出,培育出很多卓越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以及多名英國首相、諾貝爾獎得主等。連續數十年來,畢業生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及美國常青藤高校升學率保持在50%以上。近日,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正式奠基。其間,記者對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校長派翠克·德漢姆(Patrick Derham)進行了專訪。

記者:威斯敏斯特公學能取得這麼好的辦學成效,您有什麼辦學秘密可以和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分享嗎?

派翠克·德漢姆:從根本上說,這是多種元素構成的。首先,我們在招生時就制定了一套規則,以招到適合威斯敏斯特學習環境的學生。一方面是通過學業成績來對學生進行甄別選擇;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考察學生今後能否適應我們學校動態的、快速的、有活力的教育培養體系。其次,我們的教學方式跟其他學校有很大不同。我們鼓勵學生提問探究,可以跳過等級的規定和規矩。在幾百年教育歷史裡,我們鼓勵學生進行思辨,在忠於學習的同時提出不同想法。在教學方面我們會鼓勵學生進行更多的思考。再其次,我們並不是以應試為最終目的,我們鼓勵教師們儘可能多、儘可能廣地進行教育。

經過這樣的準備工作,學生就有可能直接進入全世界的頂尖大學,因為有些頂尖大學認同威斯敏斯特公學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我們的學生不僅能進入頂尖的大學,畢業後也能夠進入業界頂尖的公司。

記者: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是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海外發展的第一所學校,為什麼要選在中國,選在成都?這所學校的辦學目標是什麼?

派翠克·德漢姆:我們的目標就是在成都複製威斯敏斯特公學的成功經驗,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尊重中國文化和教育體系的前提下,把雙方的優勢結合起來,促生一個更好的國際教育的結果。

選擇中國,是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要。我們自然而然地認識到這個重要性,走在時代的前列。而為什麼選成都呢?因為成都是中國最好的城市之一,有深厚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這裡的人都非常友好。成都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充滿動力、有很大的發展前途的城市。

記者:一流的學校需要一流的教師做支撐,在您的學校,是怎樣找到高質量的教師的?是自己培養,還是面向英國或者是全世界招聘的?做您學校的教師,您認為最核心的素養是什麼?

派翠克·德漢姆:一所學校成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招到合適的教師,無論是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公學還是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如果沒有招到合適的教師,在任何地方都成功不了。

我們要招聘相應的能完成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的中國教師。外籍的教師不管來自哪裡,我們都招,當然他們主要來自英國。這些教師都需要有共同的真知遠見,需要認識到要把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辦好,要有感召力,能夠感召到學生,也要有相應的教育能力。

我們深信,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學術能力,他應該是在所教授學科方面的專家。我們還需要教師能夠產生激勵作用,讓學生對於他所教授的學科有激情。無論他是大學畢業生,還是在職教師,甚至來自其他行業,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教師。因為,我們可以訓練一個人當一名教師,但不能訓練一個人去愛一門課程。

近年來,我們聘用了很多大學畢業生直接來教授數學課程。另外,我們也從好萊塢電影業中找到一位老師教物理,我們還聘請了一位小說家作為文學方面的教師。對於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我們也願意讓學生接受這類教師的教學,讓學生能夠不只學習課程知識,還學習其他更多的東西,也希望學生能夠多方面發展,未來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

從這裡走出來的學生,要能適應21世紀社會需求,有責任感、有能力、同時品格優秀,能勝任全球交往和工作。此外,我們要讓學生有自由思辨的學習能力,有回饋社會的精神。在我們今後的計劃里,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10%的學額都將給到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這對成都、對中國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記者: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在體育、音樂、繪畫和戲劇教育方面成績突出,而我們知道,現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課程(STEAM)越來越受關注,您的學校是否也開展這方面的課程?

派翠克·德漢姆:因為我們是需要跟人打交道的,這方面的知識都需要學。作為校長,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學校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特長、特性,無論有什麼樣的特長、特性都能夠在學校得到相應的發展。我們作為學術領先學校,核心理念是包容和尊重。如何去複製這樣一種成功,如何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個人成為自己,這是對於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記者:威斯敏斯特公學在英國很成功,但換一個文化環境,來到中國開辦學校,您覺得也能成功嗎?在您看來,文化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派翠克·德漢姆:我當校長是已經第23個年頭了,威斯敏斯特公學是我任校長的第三所學校。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我認識到前任校長們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意識到我身上所負擔的巨大責任。

我在很多時候都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一個旁觀者,也是一個教育的受益者,因為我來自一個非常貧寒的家庭。

這個世界日益國際化,我們一定要有國際化的眼光,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的學生,也應當為自己的根源、為自己的文化而感到自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2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的教師夢想實現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