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挑撥臣子關係製造文武不和,潘美楊業結怨的始作俑者是誰?

皇帝挑撥臣子關係製造文武不和,潘美楊業結怨的始作俑者是誰?

在演義小說里,潘美(仁美)陷害楊家將,致使七郎八虎死傷殆盡,老令公楊業(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這當然是演義小說的說法,潘美這個人不錯,很能打,也很正直,楊業之死他雖有責任,但卻不是主要責任。有人說「潘楊兩家不通婚」就是被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誤導了,潘美和楊業在正史中是戰友,關係也很好。

這句話對也不對:潘美和楊業是上下級戰友不假,但他們之間的關係絕對不可能很好,因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和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都不允許。按照正史記載,潘美和楊業無仇卻有怨,咱們今天就翻開正史,看看潘美楊業結怨的始作俑者又是誰?

說起趙匡胤這個人,其功績不好評價,得國是否光明正大也不去說他,但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弟弟趙光義燭影斧聲兄終弟及,這兄弟倆都有心理陰影,所以他們最怕的就是手下團結抱團形成勢力,於是就經常在臣子之間製造矛盾,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潘美楊業之間不和,始作俑者就是宋太宗趙光義——這一招被後世很多人學會了,發動大臣斗大臣,大臣打成一窩豬,皇帝老兒坐在龍椅上看笑話。

咱們今天不說演義說正史,在《宋史·列傳第三十一》中寫得很明白:「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

這件事發生在楊業以「雲州觀察使、判鄭州代州」的身份鎮守雁門關期間,楊業鎮守雁門關,遼兵看見楊業的旗幟就跑(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七八年間不敢越雷池半步。飽經戰亂之苦的邊地居民,自然感恩戴德交口稱讚,《歐陽修全集》載《供備庫副使楊君(琪)墓志銘》中說:「君之伯祖繼業,太宗時為雲州觀察使……繼業有子延昭,真宗時為莫州防禦使。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

眼看楊業威望日隆,宋太宗趙光義有點坐卧不安了,於是就有了「封其奏以付業」的事情發生。趙光義玩兒的是一箭雙鵰:既敲打了楊業,又離間了潘美和楊業之間的關係。而在任何朝代,把舉報信送給被舉報者,都是違規操作。

偷偷摸摸給趙光義打楊業小報告(潛上謗書斥言其短)的,就是潘美等人——潘美時為宣徽南院使兼并州行營都部署,也就是并州(基本等於山西,管轄太原、上黨、建興、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七郡)戰區司令,正是楊業的「主將」。

按照常規做法,潘美上書指責楊業過失,這是他作為并州主將的責任。如果潘美舉報屬實,那麼宋太宗趙光義就派人查處,如果舉報不實,那麼可以「留中不發」。但是趙光義既不調查也不處理更不發還彈章,而是一股腦密封好交給了楊業:有這麼多人舉報你,你小心點,記住這些人的名字!

這樣一來,無論是潘美還是楊業,心裡都結下了一個疙瘩,而負責栓繩打結的,正是他們的的皇帝陛下。

潘楊不和,皇帝偷笑,至於邊關將帥不和會給戰局帶來哪些負面影響,這不是趙光義考慮的問題——後來光頭這麼干,很多上官也這麼干。就連《鐵齒銅牙紀曉嵐》里,也演了乾隆故意在和珅紀曉嵐之間製造矛盾,一把沙子就讓倆人打起來了。

趙光義這一招實際是跟他哥哥趙匡胤學的,只不過趙匡胤做得更徹底——把自己手下的奏章送給敵國使臣看。

趙匡胤出賣下屬換取敵國使臣反水,發生在北宋與南唐戰爭期間(宋師圍金陵),南唐後主李煜派遣吏部尚書徐鉉去講和(煜遣鉉求緩兵),趙匡胤不置可否,只是交給徐鉉一摞密封好的書札,讓他回去的路上拆看。

徐鉉無功而返,半路上拆看封條一看:都是北宋大臣給趙匡胤的奏章,奏章中眾口一詞建議趙匡胤扣押徐鉉,或者乾脆「斬使以示威」。徐鉉被嚇出一身冷汗的同時,也記住了上奏者的名字。這個徐鉉後來跟李煜一起投降,趙匡胤還「正顏厲色」地訓斥了他一頓(太祖責之,聲甚厲),然後馬上任命其為「太子率更令」,最後更是官至直學士院、給事中、右散騎常侍、左常侍,成了皇帝的近臣。

有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打底,整個宋朝黨爭不斷,忠臣和姦臣之間勢同水火就不說了,就是忠臣君子之間,也經常打得不可開交。王安石與司馬光在變法問題上翻燒餅,歐陽修因為自然災害建議處理掉大將狄青(見《上仁宗乞罷狄青樞密之任》、《上仁宗論水災》第一狀第二狀)。朝堂上群臣內耗,軍事上虛外實內,在皇帝的挑撥離間下,大臣們打成了烏眼雞,宋朝的皇帝日子過得很舒坦,但是遭了靖康年間就舒坦不下去了……

看完趙匡胤趙光義這哥倆的做法,我們不能不說:潘楊結怨,始作俑者其實就是宋朝皇帝,潘美是受害者,楊業也是受害者。在有皇帝和沒皇帝的時代,碰到趙家兄弟這樣的上司,不能說不是一種倒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要殺宋濂或許是一場誤會,宋濂為何跟老僧談話之後就自經?
諸葛亮軍事才能在蜀漢陣營排第幾?為何晉代人說他比司馬懿還強?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