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國家氣候中心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又將是難熬的一年

國家氣候中心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又將是難熬的一年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隨著人類走進科技發展的道路之後,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人類也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可以說科技的快速發展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可是,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差,尤其是各種工業廢氣的排放,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深度越來越高,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給地球的生態系統也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相信朋友們還記得2018年夏季到來後不斷創新高的高溫天氣,頻繁而且強烈的颱風不斷發生。

現在已經進入2019年,夏季的高溫天氣也快要到來,那麼今年的全球氣候相比去年會如何呢?根據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已經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厄爾尼諾」,其實「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通俗地說,就是厄爾尼諾現象通過複雜的海洋與大氣的相互作用造成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從而導致暴雨、洪澇、強颱風等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發生。

國家氣候中心確認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說明今年的全球氣候條件可能比2018年還要惡劣,人類也即將面臨比去年還要厲害的各種自然災難,網友們紛紛稱:2019年,又將是難敖的一年。

研究表明,受中等以上強度超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廣東發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增加,呈現「開汛偏早、前汛期降水多、龍舟水偏重、強颱風影響概率大」的趨勢。事實上,從4月11日起,廣東沿海地區已經迎來了新一輪的大範圍暴雨天氣,部分市縣發生了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而且還伴有8級以上的短時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北方雖然降雨沒有南方厲害,但是近幾日也是陰雨密布,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表明,2018年9月進入厄爾尼諾狀態,2019年1月達到厄爾尼諾事件標準。預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今年冬季,持續時間可能超過15個月,形成一次超長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中等至偏強。

事實上有關2019年全球氣溫比2018年可能還要高的預測,早在去年就有科學家對此做出了預測,其實這些不用預測,我們也能夠想到,現在全球的溫室效應一年比一年厲害,全球氣溫自然也一年比一年高,近10年來,全球氣溫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因此我們可以大膽預測2020年的全球氣溫可能比今年還要高一些,自然災害可能也比今年強。

厄爾尼諾對颱風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2019年既然是厄爾尼諾年,那說明今年的颱風防禦戰又將是一場艱巨的任務,根據專家的預計,今年影響廣東的颱風數接近常年,預計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的颱風有4至5個(常年5.2個),但強颱風影響概率大,且影響區域相對集中。如果颱風來襲與天文潮高潮疊加,風暴潮致災的幾率將加大,沿海市縣需防範登陸颱風帶來的大風暴雨災、災害,同時加強防範颱風引發的風暴潮。

除了中國沿海地區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比較大之外,世界各地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沿海的一些國家,去年就遭受了嚴重的颱風襲擊,今年這種災難可能也無法避免,而不受颱風影響的地區,也會受到高溫天氣的考驗,總之,人類將再次打響與大自然的戰役。

很多人都知道,造成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全球氣溫不斷升高,而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主要還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雖然近年來,人類對於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視,也採取了不少的措施進行控制,可是並沒有減緩或阻止全球變暖。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人類對科技的需求更大,我們想要探索宇宙的奧秘,離不開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想要越來越美好,離不開科技的快速發展。而科技的快速發展自然離不開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的快速發展自然免不了會有大量的廢氣排放。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今汽車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汽車數量都在增加,90%以上都是燃油汽車,這些燃油汽車都會排放出尾氣,這些尾氣就是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就會造成溫室效應。如果停上人類燃油汽車的生活和上路,那可能會嚴重打擊人類科技的進步。

而且,想要讓人們停上使用燃油汽車,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只要燃油汽車還在生產,那自然會有越來越的人購買,可是要讓汽車廠家停上生產燃油汽車,似乎又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這裡面涉及到利益糾葛太複雜了,因此這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全球汽車的數量只會不斷增加,不會降低,除非人類能夠研究出完全取代燃油汽車的電動汽車,可是按照人類現在的科技發展,電動汽車想要完全取代燃油汽車,可能至少還需要50年。

以上只是汽車一個方面,想要減少尾氣的排放都如此困難,更不要說其它的溫室氣體排放了,很多的工廠即使有污染,也不可能停上運行,否則科技就會停上不前,人類也絕不會去這樣做,比如發電廠你不讓運行發電了,你會答應嗎?

因此,想要讓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趨勢降下來或停上,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一種完全無污染的新能源取代傳統的化學污染能源,而這種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只有它實現了,人類才算是完全擺脫了污染化學能源的使用,地球的環境才會慢慢變好。

不過,人類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早在50年前,科學家就說再過50年就可以實現可控核聚變,可是50年過去了,人類離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可能至少還需要50年。那麼50年之後,人類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嗎?可能性並不是很大,而人類在沒有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之前,地球環境惡化的趨勢是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浩瀚星空 的精彩文章:

飛船靠近小行星貝努,觀測到水的存在,將在2021年帶樣品返回
科學家發現一顆「大號地球」,距太陽系約39光年,可能存在生命

TAG:探索浩瀚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