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悉達多,你真的愛過我嗎?」佛陀的回答令人震撼!

「悉達多,你真的愛過我嗎?」佛陀的回答令人震撼!

文丨馬明博

首發丨騰訊佛學

離開峨眉山萬年寺,沿象牙坡往白龍洞走。樹高林疏,雲淡風輕,我和賢友、戒嗔邊走邊聊。

「古代的愛情故事,你們知道哪些?」

「化蝶的『梁祝』,牛郎織女的『天仙配』,『白蛇傳』白娘子、許仙,還有張生、崔鶯鶯『西廂記』……」賢友說了四個。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賈寶玉,杜十娘和李甲,唐代的李靖、紅線女,《長恨歌》里的唐明皇與楊貴妃,舉案齊眉的梁鴻、孟光……」戒嗔讀閑書多,知道得也多。

愛,總是有悲有喜。人們常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在這句美好的祝福背後,又有多少求不得、愛別離的淚水呢?那些終成眷屬的,從花前月下到柴米油鹽,又有多少人從有情變成了冤家?

女人說,愛情使人盲目,婚姻卻能提高人的視力;結婚後,女人對男人的本質看得更清楚了。

女人看清的是男人的本質,生理學家看清的卻是「愛」的本質。他們認為,熱戀中的山盟海誓,不過是荷爾蒙作用下的隨口一說。

比如,李益對霍小玉說:「從此無心愛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樓。」一轉身,他娶了身世顯赫的盧家女兒;郭沫若對髮妻張瓊華說:「遙憐閨閣口,屈指計舟程。」髮妻屈指計數,他先後又娶了三位太太;徐志摩對陸小曼說:「想你想到我的肝腸都寸寸的斷了。」然後,他趕著去北平給林小姐的演講捧場而飛機遇難……

愛的本質是什麼?不過是人體分泌生理激素產生的刺激。

是否怦然心動,腎上腺素說了算;想地久天長?多巴胺大量分泌就好了;苯乙胺不僅讓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直教人生死相許」;為什麼會見異思遷?那是多巴胺分泌得過多,而後葉催產素分泌得過少;想緩解失戀的痛苦,可以向褪黑素、後葉催產素求助!真正的「忘情水」是血清胺,它能沖淡相思之苦……

在《長阿含經》中,佛陀說:「恩愛無常,會合有離。」愛是無常的,甜蜜度太高,也會讓人感覺到苦。

圍繞著一個「愛」字,古往今來,人世間演繹出多少悲歡!真是「愛河三尺浪,苦海萬重波」。

「你今天搭錯了哪根神經?怎麼說起這些來啦?」賢友感到好奇。

「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你清楚,白娘子在哪兒修練成仙的,你知道嗎?」

賢友搖了搖頭,我指了指山路下方枝葉掩映的寺院建築,「就是在前面的白龍洞。」

白龍洞,又名白龍寺,明代嘉靖年間,由別傳禪師募緣所建。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建時,康熙將親筆抄寫的一部《金剛經》賜給白龍洞僧人祖元禪師,並贈聯語「掛衲雲林靜,翻經石榻涼」。

民國十七年(1928年),白龍洞的部分建築毀於火災。現在的主要殿堂,是1980年修復的。

白龍寺有前後兩殿。前殿為三聖殿,供「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兩位菩薩;後殿為大雄寶殿,供「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和文殊、普賢兩位菩薩。

除了白娘子在此修仙的傳說,白龍洞還有同樣傳奇的「一樹、一石、一觀音」。

一樹,指庭院中那棵稱作「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樹。

一石,說的是寺中的「三生石」。傳說女媧鍊石補天時,把一塊靈石遺落人間;古代「愛神」月下老人用這塊靈石觀察人間的三世姻緣,這塊石頭故名「三生石」。

一觀音,指供在大雄寶殿里的南宋時期鑄造的青銅「數珠手觀音」,這尊觀音像工藝精湛,保存完好,是山中珍貴的佛教文物。

峨眉山版的《白蛇傳》,與人們熟知的「西湖版」有些不同。

白娘子在峨眉山修行,遇到「藥王」孫思邈,得賜金丹,轉為人身;青蛇「小青」,這裡傳說是男身,他暗戀白娘子,卻得不到青睞,因愛生恨,反目為仇;青白二蛇在清音閣下一番大戰,青蛇落敗,自願變成白娘子的丫鬟;許仙採藥遇險,白娘子捨身相救,二人一見鍾情,成就美好姻緣……

西湖版的《白蛇傳》,緣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其中,與峨眉有關的,一是白娘子對許仙說:「妻本是峨眉一蛇仙……」;一是白娘子為救許仙,飛回峨眉「盜仙草」。其他故事,「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下」,都與峨眉無關。

「噢,我知道了,黑龍江是不是也和這段故事有關啊?」戒嗔忽然想到了一線天,「黑龍江是小青的,白龍江是白娘子的,流到清音閣是合流,然後白娘子帶著小青出山東去,她倆才不打鬥呢!峨眉版的《白蛇傳》結局很美,可我還是喜歡西湖版的。」

從白龍洞走出來,沉默了半天的賢友問:「佛教所說的慈悲,是不是愛?如果是愛,佛陀有沒有愛?」

慈悲是什麼?慈,是給予他人快樂;悲,是減輕他人的痛苦。

愛是什麼?《大般涅槃經》中說:「愛有二種:一者餓鬼愛,二者法愛。真解脫者,離餓鬼愛;憐愍眾生故,有法愛。如是法愛,即真解脫。」

世間所謂的愛,帶有強烈的佔有慾,就像餓鬼渴望食物一樣,得不到就會變成恨。

在佛陀眼裡,「餓鬼愛」局限於特定的對象,本質是貪慾對眾生的束縛。當然,人不只被喜愛的人或者事物束縛;那些令你厭憎的人或者事物,是另外一種束縛。

慈悲是「法愛」,是平等的、清凈的,是沒有慾望染污的,是促人覺醒的,是完全地付出,沒有絲毫的佔有慾。佛門所說的慈悲與世間所說的愛,不是一回事。

世人津津樂道的情愛,在佛陀看來,是業的染著。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這樣形容世間的情愛:「譬如蒼蠅,在糞上住,自以為凈。心亦如是,入愛欲中,自以為凈。」

蒼蠅以糞便為居所,認為那是清凈的;人不知道愛欲是輪迴的根本,沉迷其中,還自以為清凈。

《楞嚴經》講,如果有人沉溺於愛欲,又想禪修獲得覺醒,那就像要把沙子蒸成白米飯一樣。佛陀認為,不斷除愛欲,輪迴就沒有休歇。

佛陀把眾生稱作有情。情,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佛陀斷除了愛欲,但他依然有情。菩薩這個詞,是「覺有情」;是有情,不是無情。世間男女用情不專,貌似洒脫,其實是真正的無情。

為方便度化眾生,菩薩有時還會保留愛欲,如維摩詰菩薩,他示有妻子,卻常修梵行;有六親眷屬,但不為世俗的煩惱所牽制。

「你說佛陀斷絕了愛欲,卻依然有情,怎麼理解?」賢友不解地問。

佛陀為獲得覺醒,偷偷離開王宮,沒有和妻子耶輸陀羅打招呼。他的不告而別,對深愛他的耶輸陀羅來說,是何等的痛苦與折磨。佛陀證悟後,應父親凈飯王邀請,回迦毗羅衛國講法。

在王宮,佛陀見到了父王、姨母(也是繼母)摩訶波闍波提,見到了兒子羅睺羅,卻沒有見到耶輸陀羅。

其實,耶輸陀羅對他想念極了,但又怕他對她冷淡,索性躲了起來。

佛陀主動去找耶輸陀羅。佛陀散發著不可思議的慈悲攝受力,令耶輸陀羅極為震撼。同時,她又感到難過,多年來,她心裡一直糾結著一個問題,但沒有機會問他。

此刻,她鼓起勇氣,「悉達多,你真的愛過我嗎?如果愛我,當年你為什麼要捨棄我?你現在回來了,還會愛我嗎?」

佛陀的回答也讓人震撼。

「耶輸陀羅,我從來沒有捨棄對你的愛。我捨棄的,只是對情慾的執著!

多情乃佛心,惟是無黏著。眾生的愛,可能只是激情四射、一時衝動;佛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是「沒有執著的愛」,可朝朝暮暮,又地久天長。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