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情對是怎麼回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無情對?

無情對是怎麼回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無情對?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在眾多對聯中,有一種對聯被稱作「無情對」。無情對這三個字聽起來非常怪,對聯是文字,怎麼會無情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的無情對,其實是指一個對聯上聯和下聯之間的語意沒有什麼聯繫,單純只是對仗工整,詞性相對,平仄符合。換句話說,無情對保持著對聯的形式,但是內容絕不相干。我們先來舉一個著名的無情對:「張之洞;陶然亭。」

上聯的張之洞是清代大臣,是一個人名。而下聯的陶然亭是北京的景物,是一個物名。張之洞和陶然亭可以說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在詞性上,張對陶,之對然,洞對亭,可以說十分貼切了。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無情對呢?首先是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的一個無情對。有一天,李東陽給朋友們起了一個上聯:「庭前花始放。」這個上聯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亭子面前的花剛剛開了。

想要對這個下聯,也比較容易。所以那些朋友紛紛對出下聯,倒也頗為工整。但是李東陽卻笑了笑,對大家說:「我倒是有一個下聯,諸君聽聽看。閣下李先生,如何?」

「庭前花始放;閣下李先生。」閣下,既為一種尊稱,又指樓閣之下。李,既指李姓,又指李樹。先生,既指一種尊稱,又指首先長出。下聯巧用一語雙關,將上聯對得十分工巧。

如果是從李樹的角度而言,這個對聯不算無情對。但是李東陽這麼說,顯然是把自己代入其中,也就是說這個李先生,是指人。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就是一個無情對,也因此流傳深遠,成為無情對的著名例子。

然後是張之洞的一個無情對:「樹已半枯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干。」上聯是說樹木有一半枯萎了,不要去採伐了。而下聯則直接說一點都不相干。而在事實上也的確不相干,純粹是從字詞來對仗的。這樣的對聯,讀起來十分幽默,讓人拍案叫絕。

當然了,樹已半枯休縱斧,還有一個無情的下聯:「蕭何三策定安劉。」據說這個下聯是清代人李慈銘對出來的。雖然也算是無情對,但是知名度顯然還是「果然一點不相干」大一點。

再比如一個著名的無情對:「欲解牢愁須縱酒;興觀群怨不離詩。」上聯是說喝酒的事情,下聯則是說詩經可以興觀群怨。這兩者本來毫不相關,但是卻被作者巧妙放在一起,可謂別具一格。

然後是,晚清時天津有個富翁曾經出了個上聯:「三徑漸荒鴻印雪。」拿出重金來求下聯。最後被選中的下聯也是一個無情對:「兩江總督鹿傳霖。」鹿傳霖是晚清重臣,曾經擔任過兩江總督。這個下聯和上聯的這個景色描寫可以說全部相關,但是卻很有韻味。

晚清還有一個諷刺李鴻章的無情對:「楊三死後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上聯是說蘇崑名丑楊三,下聯則是說李鴻章,兩者之間毫無關係。當然了,後面有人附會故事,說楊三在演白蛇傳時,諷刺了李鴻章,後被李鴻章報復。這其實只是民間故事,當不得真。

還有兩個有關外國名的無情對很出名。一個是:「珍妃蘋果臉;瑞士葡萄牙。」還有一個是:「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這些無情對都是巧妙利用漢語字詞的特點,塑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效果,讓人意想不到,又忍不住佩服萬分。

無情對雖然是一種文字遊戲,不算對聯的「正格」。但是這種無情對很鍛煉人的才思,能夠訓練人們的思維,還是有不小的作用的。也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頗為流行。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無情對呢?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

參考書目:《張之洞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游泳的貓 的精彩文章:

他寫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千古名句,其實卻是貓哭耗子假惺惺
他是著名畫家,是蘇東坡好朋友,還留下了胸有成竹這個典故

TAG:真游泳的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