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肅謀劃一張藍圖,與周瑜奮鬥一生卻未能實現,最終由呂蒙完成

魯肅謀劃一張藍圖,與周瑜奮鬥一生卻未能實現,最終由呂蒙完成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發生在孫權繼位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張昭、周瑜、黃祖和凌操。原文如下:

卻說孫權自孫策死後,據住江東,承父兄基業,廣納賢士,開賓館於吳會,命顧雍、張紘延接四方賓客。連年以來,你我相薦……文武諸人,共相輔佐,由此江東稱得人之盛。建安七年,曹操破袁紹,遣使往江東,命孫權遣子入朝隨駕。權猶豫未決。吳太夫人命周瑜、張昭等面議。張昭曰:「操欲令我遣子入朝,是牽制諸侯之法也。然若不令去,恐其興兵下江東,勢必危矣。」

周瑜曰:「將軍承父兄遺業,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有何逼迫而欲送質於人?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連和;彼有命召,不得不往:如此,則見制於人也。不如勿遣,徐觀其變,別以良策御之。」吳太夫人曰:「公瑾之言是也。」權遂從其言,謝使者,不遣子。自此曹操有下江南之意。但正值北方未寧,無暇南征。建安八年十一月,孫權引兵伐黃祖,戰於大江之中。祖軍敗績。權部將凌操,輕舟當先,殺入夏口,被黃祖部將甘寧一箭射死。凌操子凌統,時年方十五歲,奮力往奪父屍而歸。權見風色不利,收軍還東吳。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權繼位後,招攬人才,闞澤、嚴畯、呂蒙、潘璋等人紛紛前來投奔。此時,曹操派人來到江東,命孫權遣子入朝作為人質。謀士張昭認為如果不答應曹操的要求,江東局勢必將惡化。但周瑜則認為江東人才濟濟,不用看曹操的臉色。最終,孫權採納周瑜的意見,拒絕了曹操。此後不久,孫權率領大軍進攻黃祖。雖然黃祖遭遇失敗,但江東大將凌操卻在戰鬥中被黃祖部將甘寧射殺。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猶豫未決」, 意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趙世家》中的「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小說中提到的曹操命孫權遣子入朝作為人質的故事情節,是符合歷史原貌的,這一事件發生在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據《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載:「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權質任子。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乃獨將瑜詣母前定議。」最終,周瑜不送人質的主張得到了孫權及母親吳氏的採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孫權正式走向了割據稱雄,與曹操對抗的道路。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孫權出兵與黃祖之間的交鋒,是赤壁之戰前東吳集團的主要發展策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雙方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較量(從獻帝建安八年至獻帝建安十三年)。孫權進軍江夏,除了為父親孫堅復仇之外,也是進一步執行魯肅提出的戰略規劃。

據《三國志·魯肅傳》載,早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魯肅便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對」,主張「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魯肅的這一戰略規劃自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提出後,成為東吳集團的發展國策。為了實現這一戰略規劃,東吳多位名將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無論是周瑜或魯肅都未能實現這一戰略規劃,最終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是名將呂蒙。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2年)陸遜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將荊州完全納入東吳版圖。經過二十二年的努力,東吳集團終於將魯肅的「榻上對」變成了現實。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寫了一份奏章,情感真摯催人淚下,卻壓得劉禪喘不過氣來
此人曾射殺孫堅,與孫策孫權都有過較量,卻並非死於甘寧之手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