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陳獨秀長子陳延年的「六個不」

解密:陳獨秀長子陳延年的「六個不」

陳延年出生在安徽懷寧(今安慶市)。他是陳獨秀的長子,與二弟喬年為獨秀元配高氏所生,庶母高君曼是高氏之妹,生鶴年松年三四弟。「文革」後,松年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尋找大哥的足跡,筆者曾帶之參觀廣東區委以及大二巷四號四樓陳延年居室,他唏噓不已。

延年1915年入上海法語學校學法語,是震旦大學高材生。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進莫斯科東方大學。1924年10月到廣州,是共青團駐粵特派員,旋任廣東區委秘書兼組織部長,周恩來調任黃埔軍校後,延年接任廣東區委書記。1925年延年參與領導省港大罷工。1927年3月,與譚平山、楊匏安等率代表到武漢出席中共五大,被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侯補委員。不久,任江蘇省委書記,是年6月於上海被捕,7月4日英勇犧牲於上海龍華。

下面是老前輩回憶陳延年任區委書記時的清正廉明,辦事敢作敢為的「六不」:

「一不」:不照相

作為廣東區委書記的陳延年,對複雜的政治環境,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至今為止,我們只發現他的兩張相片,其中一張是單人照,這是他的護照中的唯一一張正面照片;第二張是蘇聯當年派人來穗拍攝省港大罷工記錄片,為四位領導人拍照,他們是陳延年、楊匏安、劉爾崧和馮菊坡。

「二不」:不脫離工農群眾

陳延年到廣州之初,由區委書記周恩來派團委委員沈厚堏(即沈青)帶他到黃包車夫館,他即與黃包車夫交朋友,

和車夫一起拉黃包車,了解他們的疾苦;據兵工廠訓育員楊廣回憶,陳延年任區委書記後,還到兵工廠車間勞動;他還隨「四大農頭」之一的周其鑒等到廣寧、懷集了解農民的被剝削情況。他是一個永遠不脫離工農群眾的好領導。

「三不」:不談戀愛

陳延年到廣州時,已年過二十四歲,正是一個成熟的大男子漢。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女黨團員的隊伍也逐漸增強,如廣東大學、女子師範學校,才女輩出;另當年延年周圍的組織部長穆青、區委秘書長賴先聲、宣傳部長任卓宣等,均有伴侶。但陳延年不為所動,理由是離革命成功尚

遠,有女的追他,他也婉拒。不談戀愛,成為他的戒律之一。

「四不」:不濫交高朋名人

為避免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妨礙黨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陳延年在廣州這麼多年,盡量避免在大庭廣眾中出現,即使出現,也是以普通人自居而未引起過世人的注目。數年中,高朋名人中他只交了廖仲愷,說來也是湊巧。

1925年春的一天,廖仲愷風聞廣東區委設在文明路,他想認識一下這位吒叱風雲的區委書記,便令小車司機在德政路口停車。他徘徊尋找。突然,他發現一個青年人從文明路75號二樓推著自行車下樓。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循著樓梯而上,又見一年青人正在吃飯。這位年青人一見廖仲愷,立即起立致敬說:「廖部長,您好!」「你怎麼認識我?」「你是一向支持我們工農貧苦大眾的名人,怎不認得呢!」「我是區委的交通員羅寶,我哥羅珠也常說您好。你是來找陳延年書記的嗎?」廖仲愷急忙說:「是,是是是, 他在嗎?」於是,羅寶便帶廖仲愷上81號三樓。

就這樣,兩顆為工農群眾的革命心靈便相通了。可惜的是,數月後,廖仲愷就遇刺身亡,壯烈犧牲了。

「五不」:不鋪張浪費

鋪張浪費是最大犯罪,這句話是1924年12月25日,陳延

年在廣東區委的第一次見面會上說的。那時,區委剛在黃國樑與全國總工會協調下,租得了文明路75號至81號二三樓為黨團區委地址,經濟來源全靠黨團員每月上繳的月費維持, 故一張紙、一支毛筆都是同志們的血汗錢,辦公用具十分簡陋。陳延年領導下的區委能省就省,每次政治示威大遊行所用的橫額和標語,都由負責人出錢買紅布和紙張,自行解決。

「六不」:不大飲大食

民以食為先,食在廣州,這是今人的觀點。但是,在當年,富人珍饈百味,窮人朝九晚四或朝十晚五。廣東區委的伙食每月七元,是每天兩餐,朝十晚五,每天都由周七姐按時開飯,月底有剩餘,便告同志們定於某時某餐加菜。

區委的出納肖學文是1926年春到職的,那年剛滿十五歲,是區委秘書長賴玉潤的未婚妻。她自己買了南乳花生肉,在晚上九時或中午一時左右,會把花生肉送到辦公室給延年、穆青和賴玉潤吃。每次,延年舉起接花生的雙手,用鼻子聞一聞,說一聲「好香啊!」象個大男孩一樣,樂呵呵地品嘗著。學文回憶說:「這就是陳延年的最高享受了,除此之外,他從不大吃大喝的。」

歷史|人文|觀點|思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