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名的確要趁早嗎?實際上大器晚成是大多數人的真實人生

出名的確要趁早嗎?實際上大器晚成是大多數人的真實人生

請關註上方藍色文字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來得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句話激勵著我們。可由於種種原因,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年少有為。是的,這篇文章就是給大多數的我們看的。

最好的青春已經過去,可故事的結尾卻不盡人意。本來該是有著一份理想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受大家肯定。享受生活。可現實是自己老大不小了,還居無定所,默默無聞地做事……如果你不知道該怎樣改變這種現狀,那麼請認真讀這篇文章。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崔林,生在三國時期。他年少時才能不太突出(或許是其哥哥崔琰的能力太強了。崔林是北魏有名的謀士,曹植都是他的侄女婿。),加之他有不喜名利的緣故,不善於表現自己。因此一時之間沒有什麼成就,自然也沒有名氣,在宗族親戚看來,他就是個廢柴,都看不起他。

崔林當然失意,但他屏蔽了外界對他的看法,一心只讀聖賢書,專心誦讀經典,認真做學問,暗中積累了很多知識。但他當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非常關心國家大事,注意天下大勢的變化,對此有著獨到的見解。因為他愛自己的國家,縱使不得志,也沒忘自己的理想報負。

目光深遠的崔琰評價他說:「此大器晚成者,終必遠至。」

崔林最終有所成就了嗎?請接著看

建安十一年,曹操親征壺關,進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幹。他到達後詢問哪位官員最有德政時,并州刺史張陟推舉崔林,於是曹操便提拔崔林為冀州主簿,又調任別駕、丞相掾屬。這是他被起用的開始。

在他任職期間,重誠信,識大體,公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憑藉自己的才能和見解將自己的工作做得風生水起,並給領導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議,如改革賞制等。後來崔林先後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聞帝手下任過司空,成為魏國的肱股之臣。

我們從這則小故事中看到, 崔林不像他哥哥,少年有為。和大多數人一樣,他年輕時沒什麼成就,沒為家族爭得榮譽。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即使現實和理想有不小的差距,他也從來沒放棄,始終在努力奮鬥。

大器晚成是說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

而其實當今時代,大器晚成的例子也有在我們身邊啊。馬雲高考兩次落榜,去找工作,卻因長相不好被拒絕,迷茫了一段時間後,直到1999年,35歲時才創辦阿里巴巴;柳傳志曾經做了13年的研究員,40歲時才下海創立聯想,任正非創業之前,他當過兵,也做過技術員,28歲來到深圳工作,後來因工作不順被人騙了,200多萬打了水漂,在43歲創立華為……而他們真正成功聞名中外又經歷了不短的時間,在這期間,一切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然而也就是生活之前給予他們的挫折磨礪了他們,使他們「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年少成名的人是天選之子,而生活中大多數是普通人。那就遵守普通人生活法則:天道酬勤。如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當自己實力足夠時,自然就會受到命運賞識了。

沒有年少有為的資質和機遇,也不要妄自菲薄,面對他人的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歷經磨勵,一直堅持自己的本心,終會有所成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姓氏文化探源——顧姓
姓氏文化探源——屈姓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