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身處人群中,你還是會感到孤獨?

為什麼身處人群中,你還是會感到孤獨?

有時候離人群遠一點,我們才能做自己。

叔本華曾說:把部分的孤獨帶進社會人群中去。

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這樣,他就要學會不要把自己隨時隨地的想法馬上告訴別人;另外,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也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對於別人的看法,他應鍛鍊出一副淡漠、無動於衷的態度,因為這是培養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這段話強調的,是讓我們在人群中保持自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自我人格。

然而在人群中保持自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逃避自由》一書曾寫,現代人在幻覺下生活,他自以為他了解他所想要的東西,而實際上他所想要的,是他人所希望他要的東西。

人群中一定有這樣的時候,你的內心毫無波動,但是為了融入群體,你禮貌而不失尷尬的笑了;

在團體中,大家都說好,你有反對意見,但是不敢提出,跟從了多數人的決定。

甚至於關於你自己的事,他人左一言右一語,使得你本來決定好的事情,變得搖擺不定。

有時候離人群遠一點,我們才能做自己。

但在人群中保持孤獨的程度,究竟是什麼限度?

有些人,始終在人群中,他們熱鬧,卻不熱情,從未感到溫暖。

他們的孤獨感遠遠多過了親密感。

過度的孤獨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孤獨容易成為疾病的導火索。因為人初始的安全狀態是在子宮裡,被溫暖包圍、與母親血肉相連;而人在孤獨時,潛意識會感到不安全,因此容易產生警惕和防備心理,機體免疫力會下降,情緒會低迷,也容易陷入自我封閉。

日本紀錄片曾報道過一種社會現象——「無緣死」,指那些無社會緣、無血緣、無地緣的人(男女老少都有),長期獨處,悄然離世,甚至屍體在幾天後才能被發現。

有人擔心這是我們中國的未來。TED演講《保持聯繫,卻依舊孤獨》也指出:現在雖然聯繫越來越多,但人們卻更加感到孤獨,並且被孤獨傷害。

而什麼樣的孤獨,才是恰到好處的呢?

自由的,我可以浸入孤獨享受獨立思考,也可以走出孤獨享受和人來往;

充分的,善用自己的孤獨,可以學習培養很多知識技能;

自在的,在孤獨和人群中,都能調節好情緒,能舒服做自己;

你在人群中保持多少程度的孤獨?

你的孤獨是否被善用?還是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推理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心理測試:4雙鞋,你會穿哪雙?秒測出你未來是闊太太還是女強人
成熟,從接納父母的平凡開始

TAG:推理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