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店小二出一上聯:清茶雖美,難解解解元之渴;至今無人對出下聯

店小二出一上聯:清茶雖美,難解解解元之渴;至今無人對出下聯

明朝大才子解縉不但因領銜主編《永樂大典》而知名,它善於對對子的故事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解縉是江西吉水人,少年聰穎,18歲便考中了解元。解縉善於對句,一天外出不慎摔倒在地,恰被已退休致仕的曹尚書看見,曹尚書見他如此狼狽,失聲大笑。

解縉看到有人嘲笑自己,便出口章:「春雨貴如油,落地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壞一頭牛。」曹尚書聽後勃然大怒:「這是何許人也,知此大膽,竟敢把我比做牛。」跟班的趕忙上前說。「他是天下第一オ子解縉。」

曹尚書聽說他就是解解元,便吩咐跟班把解縉請到酒館。曹尚書順便來了句「井裡給蟆一身綠」。此時跑堂的小二的正好端來了對蝦,解縉隨即對了下句「盤中對蝦穿大紅」。

曹尚書一想吃了虧,這井裡蛤蟆雖沒多少見識,但它是活的,我這尚書雖穿紅袍,但蝦是死的。兩人對來對去,曹尚書總是占不上便宜,順手拿了張白紙,放在桌子上說:「我這張紙畫的題目叫「綠草茵茵黃牛壯」。你看上面有一頭黃牛,在草原上吃草。」「怎麼是一張白紙?」解縉問道。

「黃牛吃光綠草走了,所以剩下的就是一張白紙。」解縉也拿一張白紙,隨即用墨塗成黑色,對曹尚書說:「我這張畫的題目叫「明月皎皎烏鴉飛」!

「怎麼是一張黑紙?」曹尚書問道。

「烏鴉遮住了明月,當然一片黑了。」

曹尚書見難不住解縉,只好起身告辭。這時站在一邊看得津津有味的店小二說:「我想和解元對對句,藉此向您請教。」

解縉噗哧一笑說:「可以,你說上聯。

跑堂的說:「清茶雖美,難解(jie)解解元之渴。」解縉聽後哈哈大笑:「這還值得一對!」但他思索了半天,怎麼也對不上來,不得不嘆氣服輸。從此以後,它就成了沒有下聯的絕對,至今六百年過去了,仍沒有出現一個對仗工整妥帖的下聯。

原來這對聯的「解」字是二音三聲三詞意,分別指代解渴、解縉、解元。同時它又是動詞加名詞,為了對上「解」字,查遍煕字典,也極難找出和它相對稱的字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妨試一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日本靠的是什麼超越德國,成為西方世界第二號強國?
為什麼多數核電站都建造在海邊?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