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拿破崙戰爭時期,戰火不休,為何歐洲人口不減反增?

拿破崙戰爭時期,戰火不休,為何歐洲人口不減反增?

18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歐洲,戰亂不休,當時的歐洲可謂歐陸無義戰,諸國皆舉兵。以戰養戰,就地取糧數不勝數,為何歐洲沒有出現人口銳減?而且不減反增,從1800年18700萬增加到1815年的22000萬?

難道歐洲打仗不死人?這顯然是不對的,一場戰爭下來,不死個幾萬人你好意思?第一次反法同盟,維爾姆澤自己就在拿破崙手上損兵近六萬,奧斯特里茨之戰,俄奧聯軍損兵也達近四萬。雖然不能說都死了,但是傷殘的也不少。但是人口不減反增?

這就不得不提到歐洲的一個戰爭規則,俘虜送還,拿破崙戰爭時期,少有殺俘屠城之說。和滿清韃子不一樣,破城必屠城是沒有的。俘虜在戰後是要放掉,而不是收編或是殺掉。殺俘和屠城被認為有損軍人榮譽,也會玷污貴族們的名聲。而且這麼做的話,萬一落到敵人手裡,那你也活不成了。可以說拿破崙戰爭對於戰爭法的締造還有那麼點幫助,另外一提貴族被俘,是要贖回去的,等於移動的鈔票。綜上所述,這就對人口基數的保存有了一個良好作用。

但是光有人,沒有糧食顯然不行,沒糧食不還得餓死嗎?尤其當時的歐洲各國部隊,普遍存在就地取糧的習慣。比如蘇爾特就在只有一萬六千人的海爾布隆徵收了85000日份的口糧,六千袋燕麥,五千瓶葡萄酒,一百輛大車等。在普夫赫爾這個只有600人的村子,徵收了12000名法軍士兵五天份的口糧。如此一看,各國軍隊真是蝗蟲過境,寸草不生,平民的口糧都被收走了。

但各國人民並沒有被餓死,相反,人口反而增加,原因就在於土豆。對,就是我們常吃的土豆。這個東西挽救了不知道多少歐洲人,農民是充滿智慧的。不僅中國的農民是這樣,歐洲的農民也是一樣的。既然打仗就要收取我們的糧食,小麥燕麥你們都拿走吃了,那我們就種你們看不上的吧。

於是乎土豆,就成了農民們必備的糧食作物。因為土豆不利於長久保存,所以只需要種一塊地就可以保證一家一年所需,以防止大軍搜糧。而這種糧食,是當時軍隊看不上眼的,比較主食還是麵包而不是土豆,堂堂法軍人手一個煮土豆帶著行軍,成何體統??再說也不便於儲存,還是麵包更實際。而歐洲平民也因此不至於餓死,逃過一劫。

綜上所述,歐洲平民就靠這各國默許的規則和土豆這種不起眼的小玩意,讓他們挺過了漫長的戰爭,不出現大範圍的人口減少。同時期的中國,也依靠土豆,番薯這樣的雜糧,保證了人口的基數不動搖,可以說這些雜糧大大的緩解了人類的糧食壓力,幫助人類度過了危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硝煙中的巴黎聖母院,本該被納粹毀滅,卻因他而逃過一劫
大清最重感情的公主,容貌美艷才華高於眾皇子,卻苦守駙馬一生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