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來源:華西都市報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雨水後,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孝經緯》曰:「清明後十五日,為穀雨,言雨生百穀,物生清靜明潔也。」《全芳譜》曰:「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時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雨翻浮萍,殘花即將落盡,春從此別夏將至。

穀雨·由來谷得雨而生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福建武夷山岩茶青葉裝筐集中。

穀雨,顧名思義,是播谷降雨之義,雖然和雨水節氣同樣有個「雨」字,但相較於雨水節氣的乍暖還寒,穀雨節氣卻是一副「楊花落盡子規啼」的暮春氣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谷得雨而生,由此得名。有傳說穀雨源於倉頡造字,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氣候·特徵夜雨晝晴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雨量增多,是萬物生長的大好時節。穀雨時節很明顯的氣候特徵就是降水明顯增多,谷得雨而生。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時至暮春,萬物生長,蒸蒸日上。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採摘茶葉。

「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雨生百穀,反映了「穀雨」的農業氣候意義,此時降水明顯增加,雨水促使穀類作物生長發育。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常年4 月下旬雨量約30-50毫米,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穀雨前後的降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穫是頗為適宜的。

農耕·諺語穀雨到,布穀叫

在古代,人們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戴勝降於桑。三候的意思是穀雨後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聲聲鳴叫,在田野里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進而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是蠶寶寶將要生長的信號。

古人將天氣變化和農耕勞動的心得與經驗,編成諺語,世代相傳。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穀雨時節農事忙。

穀雨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主題,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穀雨不下,莊稼怕」「穀雨到,布穀叫,前三天叫干,後三天叫淹」「穀雨前後一場雨,勝似秀才中了舉」等。

穀雨的農耕諺語很多,這些膾炙人口的諺語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農耕生產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例如:「穀雨莫等閑,春耕到眼前」「穀雨時節種豆天,南坡北窪忙種田」「穀雨前後,種瓜點豆」「穀雨前,好種棉」「穀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穀雨前,清明後,種花正是好時候」「穀雨種棉花,不用問人家」「穀雨種棉花,能長好疙瘩」「穀雨前後栽地瓜,最好不要過立夏」「穀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穀雨栽早秧,節氣正相當」「清明見芽,穀雨見茶」等。

穀雨·養生起居有節,早睡早起

穀雨時節,大地鬱鬱蔥蔥,百花競艷,一片生機盎然,可以說是一年中大自然最為美好的時候。俗話說「心隨自然」,人的心情和精神狀態也達到一年中最佳狀態,日常起居遵循自然節氣的變化進行調養。穀雨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所謂「百草回芽、舊病萌芽」。所以,每到春夏之交,是各種疾病容易作亂的時機,要格外注意防病。

穀雨 雨生百穀,夏將至

彭州牡丹花會。

春捂適度:春捂是一種很好的習慣,特別是春季冷暖變化較大,且穀雨時節,濕氣較重。當然春捂也需適度,否則體熱與濕氣相遇容易生病,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即可。

運動宜緩:穀雨時節應起居有節,早睡早起,最好伴有一定的運動量。穀雨時節可多出去散散步、放放風箏等,以舒緩的有氧運動為宜,不宜劇烈運動。

適當進補:穀雨是春夏相交的節氣,春天是肝盛脾弱的時節,但在穀雨時節,脾胃旺盛,正適宜進補,不過還需注意管住嘴,以清淡為主,少油、少鹽、少糖,晚間不宜過飽,時值穀雨節氣,濕氣最重,可適當吃些益氣補血、有祛濕之效的食材。(劉艷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