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白茶品質的控制與初制工藝規程

白茶品質的控制與初制工藝規程

白茶品質的控制與初制工藝規程

白茶品質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生理化學變化過程。白茶色澤和葉態的特徵與成茶內在品質的要求是分不開的,而且主要是為內在品質的要求所規定,相沿而成為白茶外形的特有風格。例如,白茶色澤忌紅變或黃變,而黃變更次於紅變,正是因為萎凋過輕,鮮葉內容物缺少必要的生化變化,因而,不但香味帶青,而且淡薄無味。

所以,對於白茶品質的控制,不能把外形與內質截然分開,只有掌握了鮮葉內部理化變化的規律,才能保證白茶全面品質特徵的獲得。

萎凋進程的掌握,是白茶初制工藝的中心環節。影響萎凋進程的客觀條件:一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二是溫度;三是空氣的流通。而這三者又是互相影響的。

為了保證萎凋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生理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白茶萎凋必須經歷一定的時間。實踐證明,在一般情況下,36小時是一個最短界限。但是萎凋歷時也不宜過於延長,一般如超過72小時,在溫度高時,則由於多酚類物質氧化縮合反應過於劇型引起紅變。在溫度低時,則葉色變黑,甚至引起霉壞。

提高溫度可以降低相對濕度,從而促進葉子水分的蒸發,而且可以加速澱粉和蛋白質等有機物質的分解和多酚類物質的氧化反應。但是如果溫度過高,不僅會引起葉子失水過快,而且會引起蛋白質變性,促使葉細胞過早死亡。實踐證明,白茶萎凋最適溫度以不超過32°C為宜。群眾制白茶,春季選用樓上萎凋,而夏季則移到樓下進行,實際上是對於溫濕度的調劑。而複式萎凋中的曬青程度和對時間的控制,也是防止溫度過高所引起的不良影響。據何岩興的試驗,利用室內加溫萎凋,完全可以克服春季雨天制茶困難,縮短萎凋時間,在採取較高溫度萎凋時,還須考慮間歇加溫方式,讓嫩梢芽葉中各部位水分進行重新分配,以防芽尖和葉失水過急,梗脈中水分補充不上而乾枯變紅。

空氣流通對萎凋的作用是:(1)加速水分蒸發;(2)防止上CO2氣、氨氣的積聚引起毒害;(3)供給葉內生化變化所需的氧氣,這一情況在加溫萎凋採取密閉場所時尤為突出,必須注意空氣對流或定期換氣。相反的,適當抑制空氣的流通,可以增加葉間溫度和濕度,這一點是萎凋後期通過並篩促進後熟作用所需要的條件。此外,調節空氣流通也可以避免氣候乾燥、失水過快所引起的萎凋不均勻的現象。

必須注意,萎凋均勻是制好白茶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萎凋前期,不可採取加厚攤放來控制萎凋進度,而目前若干初制廣採取將鮮葉用手拋散在固定的架上所造成的攤鋪不勻和過厚,是毛茶欠鮮醇、色澤花雜、精製率低的原因,而後期當萎凋葉達到一定干度時,增加攤鋪量或堆放厚度,則是准失青臭味、促進發酵的有益措施。

從內在變化來看,良好萎凋的內容,應當包括醣、蛋白質等有機物質的充分分解和多酚類物質的次級氧化作用,同時要防止葉綠素的完全破壞。這樣,當萎凋程度不足時,切忌付焙,否則成品色黃,味淡並帶有青氣。如果萎凋時間很長,葉內應有的生化反應基本已經完成但未全部完成,延長下去將引起多酚類物質的過度氧化縮合,品質變壞,故應及時付焙,並先用高溫以抑制酶的活性,然後再用低溫慢烤,促使其起熱處理作用,以補助萎凋過程中生化變化的不足。老葉、粗茶,由於萎凋程度不能充分,生化反應不完全而香味青澀,就要注意提高烘焙火功;而對萎凋充分的嫩葉,烘焙火功則不宜太高,以防火香掩蓋了白茶有的「毫香」。

根據上述白茶品質要求和初制原理,提出白茶初制工藝規程於下:

(一)工藝程序

1.正常氣候各種最適初製程序

(1)純室內自然萎的初製程序為:

鮮葉—自然萎凋—(並篩)—揀剔—烘焙—毛茶

(2)複式萎凋的初製程序為:

鮮葉—複式萎凋—(並篩)—揀剔—烘焙—毛茶

2.不正常氣候各種最適初製程序

(1)「八成干」萎凋的初製程序為:

鮮葉—自然萎凋—烘培—攤涼—揀剔—毛茶

(2)「六成干」萎凋的初製程序

鮮葉—自然萎凋—初焙—攤涼—復焙—攤涼—揀剔—毛茶

(3)加溫萎凋的初製程序為:

鮮葉—加溫萎凋—(並篩)—揀剔烘焙—毛茶

(二)技術標準

1.萎凋

(1)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風,無日光照射,並防雨霧侵入;場所工具必須衛生清潔。

(2)室內溫、溫度:春茶溫度18°~25°C,相對濕度67~80%;夏秋茶溫度30°~32°C相對濕度60~75%。加溫萎凋,室內溫度29°~30°C,相對濕度65~70%。

(3)萎凋時間:正常氣候,自然萎凋總歷時掌握44~54小時;不正常氣候,自然萎凋總歷時掌握54~72小時;加溫萎凋總歷時掌握35~38小時。

(4)萎凋將點時的萎凋葉含水量:正常氣候,萎調葉含水量掌握18~20%,進行並篩;不正常氣候,萎凋葉含水量掌握18~26%(俗稱「七八成干」),進行烘焙。

(5)萎凋程度:萎調葉色澤,芽葉毫色發白,葉色由淺綠轉變為灰或深綠;葉態,葉緣干縮或垂卷,芽尖、嫩梗呈「翹尾」。

2.並篩:

(1)高級(特、一級)白茶,採用「並篩」,每四篩合併為一篩;中、低級白茶採用「堆放」,堆放厚度20~30厘米。

(2)用水篩萎凋的,萎凋結束時可進行「並篩」;採用萎凋簾或地板萎凋的,萎凋結束時可進行「堆放」。

3.揀剔:

(1)高級白茶應揀去臘葉、黃葉、紅張葉、粗老葉及非茶類夾雜物;中級白茶應揀去臘葉、黃葉、粗老葉及非茶類夾雜物;低級白茶應揀去非茶類夾雜物。

(2)揀剔場所及工具要衛生清潔。

4.烘培:

(1)火溫:

焙籠烘焙:萎凋程度達「九成干」以上的,火溫掌握70°~80°C;萎凋程度達「八成干」的,火溫掌握90°C;萎凋程度達「六七成干」的,分二次烘焙,初焙用明火,溫度100°C,復焙用暗火,溫度80°C。

乾燥機烘焙:萎凋程度達「九成干」的,採用慢盤,溫度80°C~90°C;萎凋程度達七八成干」的,分二次烘焙,初焙用快盤,溫度100°~110°C,復焙採用慢盤,溫度80°~90°C。

(2)時間:

焙籠烘焙:萎凋程度達「八九成干」的,每焙歷時15≈20分鐘,萎凋程度達「六七成干」的,每焙歷時20~30分鐘(其中初焙用明火,時間10~15分鐘;復焙用暗火,時間10~15分鐘)。

乾燥機烘焙:快盤烘焙,歷時10~11分鐘;慢盤烘焙,歷吋20分鐘。

(3)數量:

焙籠焙茶的數量,萎凋至「八九成干」的,每焙萎凋葉2~2.5斤;萎凋至「六七成干」的,每焙萎凋葉1.5~2斤。

(三)操作方法

1.鮮葉:老嫩要分開,裝菁不得緊壓,並應及時進行萎凋,不得積壓。

2.萎凋:攤葉要輕快均勻。每個水篩攤葉量5~7.5兩(高極白茶5~6兩,中、低

白茶6~7.5兩),萎凋簾每平方米攤葉量6~7.5兩。

3.並篩:不得用手翻動,須以手持篩併入,並輕快地轉動幾下,使萎凋葉集中水篩中央成堆。

4.揀剔:動作要輕,注意防止芽葉折斷和葉張破碎。

5.烘焙

(1)烘焙翻拌動作要細心,次數不可過多,以免葉態捲縮。

(2)烘焙完畢,須經攤涼回軟後十可裝袋。

(3)高級白茶,烘培火溫宜低:低級白茶,烘焙火溫可略高,以去除青氣。

6.存與包裝

(1)揀剔和乾燥後的毛茶,在未投售前,可堆放在倉庫地板上,堆厚30~45厘米,並要防止受潮;不同品質的毛茶,應分別堆放。

(2)茶葉出運投售前須進行裝袋,不得重壓或腳踩,防止斷碎。

作者:庄 任 林瑞勛 何岩興

來源:《白茶研究資料彙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老白茶還是老的好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