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灣戰爭面對美國百萬聯軍,薩達姆為何還敢開戰?原因只有4個字

海灣戰爭面對美國百萬聯軍,薩達姆為何還敢開戰?原因只有4個字

中國古代戰爭思想,強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裡面不光是要了解對方的弱小,更是要知道對方的強大,自己的弱小。如果對方太強,那麼就要能屈能伸,化干戈為玉帛,避免吃虧太大。尤其是在世界戰爭中更是如此,很多弱國,在面對世界大國的時候,基本上乖乖的投降,放下武器。最典型二戰期間,那麼多小國投降德國,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明知道是去送死,不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有時候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海灣戰爭,當時面對美國帶領的百萬聯軍,為何薩達姆還敢於開戰呢?

在1991年,海灣戰爭開戰前,美國動用一切國家機器,在幾個月內就向海灣地區運送了50萬大軍,還有2000萬噸的設備,武器。而且結合當時的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澳大利亞、韓國、沙特、卡達、科威特、阿聯酋等,組成了百萬聯軍。

當時美國那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啊,無論軍隊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那都是比伊拉克搶了20條街了,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美國那都是武裝到牙齒,各種導彈,巡航導彈,鑽地彈,制導導彈等應有盡有,而且在人數上,百萬之眾,在整體實力上,那是完全碾壓薩達姆的。薩達姆再猖狂,其實心理也明白,自己不是美國的對手。

即使薩達姆再好大喜功,也應該清楚一旦開戰的後果。但是最終薩達姆還是選擇了開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啊,在開戰之前,伊拉克國內,包括薩達姆在內,都非常的悲觀。薩達姆也知道,跟美國打仗,那就是雞蛋碰石頭,是不可能打贏的,即使自己有百萬大軍,也沒用,這一點薩達姆很清楚。那麼既然如此,薩達姆為何還是在1991年1月17日開戰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四個字「騎虎難下」。薩達姆在伊拉克那是強權者和獨裁者,一直以來那是以威權來統治的,而薩達姆入侵科威特之後,立刻宣布科威特成為自己第19個省,伊拉克百姓那是歡呼雀躍,對於薩達姆的支持和愛戴那是更進一步。而當時美國聯軍百萬陳兵後,對薩達姆發出過威脅,要求薩達姆立刻無條件的撤出科威特,否則就開戰。

對與薩達姆來說,自己不想開戰,但是如果美國發出威脅後,自己立刻撤軍,第19個省消失,那麼回到國內,薩達姆的威信那還不直接掃地?民眾也會大失所望,因此,對於薩達姆來說,當時已經是騎虎難下了。為此,薩達姆一直在跟美國周旋,希望美國先做一些讓步,比如說態度緩和,允許伊拉克漸進撤軍等,這樣伊拉克才有台階下。

但是美國強硬到底,給了最後期限,1991年1月17號凌晨不撤軍,立刻開戰。薩達姆沒辦法,不想丟掉自己的地位,所以硬著頭皮上了。所以騎虎難下,害死了薩達姆。除此之外,除了騎虎難下,薩達姆也有一些僥倖心理,因為一方面,薩達姆一直認為美國軍隊怕死人,所以美國不敢地面戰,所以如果美國不地面戰,光是轟炸,伊拉克還能挺一段。

另一方面,伊拉克的情報部門,在給薩達姆的報告中,也分析了很多美軍的弱點,所以認為還是有一絲希望的。所以薩達姆就大膽的開戰了,結果才打了一個多月,徹底打癱瘓了,整個伊拉克軍隊損失慘重,死傷幾十萬人,開始了薩達姆的沒落。

歡迎關注【農夫史觀】,每天為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海灣戰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夫史觀 的精彩文章: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色列為何受益最大?
這3點,才是列強被迫放棄全部殖民地的原因

TAG:農夫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