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老師,你敢上裸課嗎?

老師,你敢上裸課嗎?

在有些地方,評職稱市、縣級優質課是個「入門證」。如果老師沒有優質課證書,即使其他條件再優秀,也沒有參評的資格。

的確,對於老師來講,「公開課」是教學生涯中難以逃脫的一項挑戰,並且關係著職稱評選等「大事」。所以,不少老師對於公開課的態度都是小心翼翼的。

「公開課,要向律師開庭學習——不預演、不雕琢,真實地呈現過程。這樣的課堂,精彩值得借鑒,問題值得反思。這樣的課堂,才接近真實。」

前一段時間,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的文章《老師,你敢上「裸課」嗎?》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在文章中,張祖慶老師批評了反覆演練、不斷磨課才「上演」的公開課,日里磨課,夜裡夢課,死去活來,活來死去。

於是乎,聽課者最終看到一節萬花筒般精緻的課——動畫美輪美奐、音樂蕩氣迴腸、語言氣勢如虹。置身其中,恍若觀賞一場藝術表演,讓人目不暇接。

而在張祖慶老師看來,不經預演、排練的不完美的「裸課」才是老師們修鍊的法門。

不知道各位老師,您對此怎麼看呢?您,敢上裸課嗎?

老師,您敢上「裸課」嗎?

「長期以來,對公開課的評價,大多注重其『教學藝術』而忽略其『教學效率』。一節花了一年時間準備的『精品課』,其示範的價值究竟在哪裡!觀摩公開課的終極意義,在於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造常態課堂。然而,這種近乎『變異』的公開課所呈現的教學理念,對日常教學又有多少指導意義?」

張祖慶老師在文章中這樣提問公開課。那麼,為什麼張祖慶老師要如此提倡裸課呢?小編這就帶您一起看看張祖慶老師的文章!

張祖慶:

在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中,我上了一節未經試教的課。當天,點贊者甚眾。

然而,真正觸動我思考的留言,來自一位律師朋友:「公開課,本來就不應該試教。我從沒聽說過哪位律師開庭,需要『預演』。」朋友的話,讓我愣了好幾秒鐘!

一直以來,公開課試教,彷彿天經地義。

一次次備課,一遍遍試教,一回回推倒,一番番重來,折騰不止,筋疲力盡。

最誇張的,當數那些參加「國賽」的選手們,一旦有幸被選中,就會走上磨課的「不歸路」。日里磨課,夜裡夢課,死去活來,活來死去。

於是乎,聽課者最終看到一節萬花筒般精緻的課——動畫美輪美奐、音樂蕩氣迴腸、語言氣勢如虹。

置身其中,恍若觀賞一場藝術表演,讓人目不暇接。

長期以來,對公開課的評價,大多注重其「教學藝術」而忽略其「教學效率」。一節花了一年時間準備的「精品課」,其示範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觀摩公開課的終極意義,在於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造常態課堂。然而,這種近乎「變異」的公開課所呈現的教學理念,對日常教學又有多少指導意義?

從這一點而言,我更欣賞那位律師朋友的觀點——公開課,要向律師開庭學習——不預演、不雕琢,真實地呈現過程。

這樣的課堂,精彩值得借鑒,問題值得反思。

這樣的課堂,才接近真實,因為一線教師的常態課堂,哪來那麼多時間準備?

這樣的課,雖不完美,但是有研討價值。

我曾在不同的場合問過於永正、支玉恆、賈志敏等幾位前輩名師,你們的課經過幾次試教?

答案是——第一遍,不試教;後來,邊上邊改進。

不試教,是不是不備課?不是的,反而對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於永正老師備課,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反覆練板書、練朗讀、練批註;

支玉恆老師備課,讀一遍,就把課文反扣過來,捕捉文本的第一印象,根據文本特點設計教學;

賈志敏老師備課,幾乎小學課文的所有名篇,都能熟讀成誦。

這些前輩名師是真正「用一輩子備課」。他們,把工夫下在了課堂以外——文本細讀的功夫、板書的功夫、朗讀的功夫、背誦的功夫、點撥的功夫。

他們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以成就學生的精彩為己任。

也許是受他們的影響,不知從哪天起,我給自己下了個死命令——今後,我的任何第一次亮相的公開課,不再試教。朋友們戲稱,開啟了「裸課」模式。

每次上課前,用心地研讀文本,思考教學方案,並對各種可能進行充分的預判;進入課堂,心理會莫名興奮(當然也帶著一絲絲緊張和期待),彷彿前往某地探險。

上完課,常常會有意外的驚喜,有時也難免遺憾。

可是,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公開課當作「研討課」,而不是「示範課」,那麼,我們就不必太計較某一個環節「不夠完美」。

真實的家常課,也是「不完美」的。

「不完美」,會帶給上課者和聽課者共同的思考——如何抵達「完美」。

當然,對於初入教壇的老師,適當的試教,是必要的「入格」訓練;對於走向成熟的教師來說,不試教,不僅是勇氣,更是修鍊的法門。

什麼才是裸課?

有老師這樣給「裸課」下定義——相對「賽課式」教學而言,「裸課式」教學是指毫無修飾的真實呈現,還原課堂本真面貌,是一種「非觀摩課」。

這一概念,和張祖慶老師在這篇文章中所說的「裸課」概念是相近的,張老師所提到的「裸課」是相對賽課來說的。是指那些像律師開庭一般——不預演、不雕琢,真實地呈現過程的課堂。

張祖慶曾經向於永正、支玉恆、賈志敏等小語界的大家求證,你們近年來的課寫不寫教案?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不寫教案;你們最近的課經過幾次試教?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不試教。

可見,張老師眼中的裸課是指不寫教案、不試教的課堂。

也有老師這樣定義裸課:在較固定的學習目標基礎下開展課堂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生成疑惑,學生課堂生成的疑惑解答是教師課堂的主要任務。

課堂模式:學生有目的地學習——生成問題——學生自我或教師引導解決問題——學生學習效度測量的一種課堂模式。

其實,在幾年前,裸課也成了一種較為流行的賽課方式:不藉助任何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前半天全封閉備課,只提供教材、教參、紙張等。

這對賽課的老師來說,無論是教育教學理念還是課堂教學的技巧,教師的基本功還是調控課堂的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麼,對於裸課,老師們都是怎樣看的呢?

支持方:課堂有四境,裸課是「化境」

裸課才是真實的課堂

「我有幸參加過幾次規模宏大的『中國式』賽課觀摩活動,坐在會場上聽這樣的課,每次都有一種錯覺,恍惚間自己好像進了影劇院,正在觀看舞台劇表演。

教師、學生好似化身成了演員,正在為我們演繹一部精彩絕倫的戲劇。」一位老師在觀摩完賽課之後這樣說道。

的確,不斷地反覆排練,讓學生、老師在課堂上都成為了演員,課堂的真實性成為了老師們質疑的焦點。

而裸課,在這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摒棄一次次地排練預演,一堂實實在在的原生態的課,沒有華麗語言的堆砌,沒有旁徵博引的紛呈,未經精雕細琢,體現了「非觀摩課」的本真性。

從而提供一個原生態的研究內容和相對實在的實踐空間,使老師能夠更多地思考課堂效率的提升。

裸課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凡事預則立,可見,預設的重要性,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基本都是按老師的預設進行的,經常會忽略課堂動態生成的東西。

這種課堂形式的優點是:數學的課堂周密而嚴謹,具有很強的計劃性。」一位數學老師在總結磨課的過程中這樣說道。

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課堂缺少靈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根據課堂的突發事件靈活調整教學目標何計劃,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這位數學老師曾經嘗試著上一堂「裸課」,從此就愛上了裸課。

「感覺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迸發,這些都不是我預設的,但學生的思維有很多時候確實也並不是按照教師預設的進行,此時教師應通過點撥,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品質,同時對教師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不可能十全十美,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教師的課堂設計、學生的課堂發言甚至有時候可以很窘迫也可以很生澀,但絕對真是而有收穫。」

裸課不是不備課,要求老師要用一生備課

上裸課,是不是就不要備課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非有一定的積累和底蘊,是上不好裸課的。

張祖慶老師就說,這些名師不是不備課、不試教,他們是在「用一輩子備課」。「他們恰恰是非常用心地備課的。

支玉恆老師備課,讀一遍,就把課文反扣過來,捕捉文本的第一印象;於永正老師備課,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反覆練板書、練朗讀、練批註。賈志敏老師,小學階段的幾乎所有名篇,都能倒背如流。」

甚至有老師為裸課總結了六項能力:一是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較好的繪畫能力。三是較高的書寫能力。四是一定的組織能力。五是隨機應變的能力。六是運用肢體語言能力。

「裸課的示範教學,對上課老師要求很高,不是課前充足準備就能奏效的,它展現的是老師較高的綜合素質與紮實的基本功。體現出它突出的魅力。」

反對方:裸課,想說愛你不容易

但也有老師,聽到了「裸課」,就皺眉頭,為什麼呢?

優質課作為評審條件的「硬杠杠」,不準備就上,心得多大啊

「古語說得好,預則立,不預則廢,公開課怎敢開玩笑?」一位老師在留言中這樣說道。

「某省中小學高級教師資格申報業績成果評審條件中有這樣一條『硬杠杠』:中學、職業中學教師任現職以來教育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在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評比中獲市級以上優勝(優秀)獎;小學、幼兒園教師任現職以來,獲縣級以上優質課(示範課或觀摩課)1次以上。」

中國青年報最近刊載了一位老師的評論,在評論中,這位老師說道,「市、縣級優質課是個『入門證』。如果老師沒有優質課證書,即使其他條件再優秀,也沒有參評的資格。」

的確,公開課對於有些地區的老師來說,結果真的比較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又怎敢輕易嘗試「裸課」呢?

即使個人不在乎,但賽課、公開課有時也會成為學校級乃至區級的「大事」。「賽課比拼的不是個人力量,而是團隊力量。

這是比賽伊始領導們不停灌輸的道理。為我準備賽課的隊伍龐大而又縝密。其中,有學校領導、骨幹教師、市區教研員等,十幾位專業人士。

他們都是權威的身份和象徵,每一位都比正式授課的我資歷深厚,經驗豐富。」一位老師這樣描述自己的賽課準備經歷。

這種情況下,即使磨課的過程再煩再累,老師們又怎麼頂得住眾人的壓力?硬著頭皮也得上。

沒有試教過的裸課,不可能最好地展示教師的課堂思維方法

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張建國老師則在文章中提出了不同觀點,他認為正常、真實的公開課,應該讓廣大一線教師看得清、悟得明、學得爽,有利於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逐漸提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助推上好每一節趨向完美的家常課。

我非常贊同吳非老師的觀點:公開課『公開的是教師的思維方法與探究意識,公開的是教師的教學追求,公開的是學生學習的狀態』。

執教公開課的老師都會通過試教,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不留遺憾,讓前來聽課的老師獲得最大、最優、最多的收穫,這肯定是沒有過錯的。

毋庸諱言也不可否認,沒有試教過的裸課,自然不可能在公開『教師的思維方法和探究意識』等方面,達到最優化的理想狀態。

惟其如此,才能夠不至於自嘆不如,以偏概全,將公開課與舞台課等同起來。

研討環節不宜缺失,正是試教讓老師有所成長

「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試教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環節。」也有老師這樣認為,正是在磨課中才使自身不斷發展、完善。

一是能夠集思廣益。個人琢磨,無論老師經驗多麼豐富、理念多麼先進、能力多麼高強,不周、不妥之處,一定所在難免,因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二是能夠共同發展。試教之後的共同研討,讓執教者與參與者自然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大家或出謀劃策,或提出疑惑,真正融入其中的每一個人,肯定都能夠獲得長足的發展。

三是能夠擴大影響。一節公開課實際上是教學研究、課程改革的成果之一,應該讓更多的教師在聽課、研討中分享,而執教者只不過是該項成果的代言人而已。

老師,您如何看待裸課?

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地理 的精彩文章: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看各科老師如何「蹭熱度」,值得借鑒!
中國最奇葩的古鎮:一腳踏三省,三省一條街!連賈平凹都為之瘋狂……

TAG:我們都愛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