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鉛華洗盡方是為文之道

鉛華洗盡方是為文之道

鉛華洗盡方是為文之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平常看書,對紙上某些句子容易一見難忘,反覆讀之,覺得余香滿口,有種「驚才艷艷」的味道。

比如黃裳「秦淮拾夢記」、「錦帆集」、「音塵」,光看題目或書名就取得極漂亮,恰似籠著煙雨的詩境;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荷爾德林「人,詩意的棲居」,都新巧可喜;梁羽生在小說里寫的一些詩詞,「嘆佳人絕代,白頭未老,百年一諾,不負心盟,短鋤栽花,長詩佐酒,詩劍年年總憶卿」,結合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去看,實在貼切而美麗,極讓人心有所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嚴獨鶴給張恨水《啼笑因緣》寫的序文中形容書中三女子的詞,實在篇篇精彩不亞於原著,尤其寫沈鳳喜「生小嬌憨攜畫鼓,歌台狼藉,」哪識飄零苦?······「惜花人在花無主」,對這個乖巧伶俐卻意志薄弱的小女兒飄零的身世十二分哀憐,誰還願意薄責於她呢?當然更加經典的要算張愛玲《愛》里那句話「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說的太好了,彷彿撥動了人心靈深處那根弦,還有徐志摩那句「我於茫茫人海中找尋唯一靈魂之知己······」;《牡丹亭》中好些唱段早已家弦戶誦,為人傳唱不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閨自憐」這樣的句子,有誰聽了不感動?

近日讀香港作家董橋的文章,發覺終於碰上了一位雕琢文字的高手,他的文體之美,不至於空前也未必絕後,但實在美得驚人,你看這樣的語句:「清白家風」、「跟中國的夢賽跑」、「辯證法的黃昏」、「保住那一發青山」、「今朝風日好」、「英華沉浮錄」······書名起得已是這樣美得絕色了,內中文字也明艷不可方物,風姿楚楚,同他筆下乾淨、典雅、精緻、書卷氣十足並且人間煙火早已消散了的仕女圖是一色一樣的,短潔精緻,古色古香,讀董橋,恰如在民國時代的舊京北平,燕園或者清華園的路上,邂逅一個秀氣絕俗的書生般的女子,半新不舊的衣飾,纖弱秀氣的模樣,眉目如畫,靜靜散發著一股文雅而清純的清幽之氣——絕代的風華。

倒是有一部分董橋迷。其實他的文章並不是人人愛,我覺得讀過了也就讀過了,除了贊一聲文筆好,跟著他一起懷舊一番之外,別無什麼收穫。

「少年愛綺麗,壯年愛豪放,中年愛簡練,老年愛淡遠」,我不是老年,卻越來越喜歡淡遠的境界,在夕陽下散落在沙灘上的吉光片羽中兜兜轉轉,在文海中打撈幾遭之後,對著滿架中外古今的琳琅圖籍,還是覺得文章是知堂的好。

平淡自然的文風之可貴,因為它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況且,人間最美的文學,應該是「秋水文章不染塵」的那種毫無虛飾、自然純樸的文章。讀周作人《我的雜學》、《北大感舊錄》以及《玄同紀念》《半農紀念》等文,平淡之中道盡了一個文人的心事,那冷淡的筆調餘音不絕,任是無情也動人,似老松下獨坐的一個須髯飄逸的長者,在微雨的天氣里,與他喝苦茶,談閑話,不必隱居深山,也令人塵意都消了。喝茶隱者的文境,跟董橋文那小家碧玉式的精緻可愛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兩個境界。儘管後者是繼承了知翁,別有開發,稍稍讀過之後仍會明白,知堂老人是不可超越的。

鉛華洗盡,還他一個本來面目,不再為文字的華麗外衣所魅惑,方是為文之道。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當我們淘舊書時 我們在淘什麼?
傳統文化熱帶動古籍熱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