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班超率領一行人,氣勢洶洶,怒不可遏地闖入鄯善王王廷,把匈奴正副使節血淋淋的頭顱扔在地上,當時,鄯善王和他手下諸大臣的反應只有兩個字:震怖!

嚇唬歸嚇唬,還需要攻心戰。接著,班超向鄯善王廣進一步陳述了利害關係,勸慰其大臣,曉以大義,讓他們知悉歸順於大漢的好處。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班超 劇照

匈奴使者都被殺了,事已至此,鄯善王「廣」只得傾心降服,並讓班超帶走自己的一個兒子為質子,入朝侍漢。

回到軍中之後,班超一五一十,將自己率領36人降服鄯善的經過彙報給竇固。竇固大喜過望,馬上具疏,向皇帝仔細描述了班超一行的功績,並且要求朝廷更選使節出使西域。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漢明帝 畫像

漢明帝看到竇固奏疏後,感慨萬千,馬上下詔給竇固說:「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

顯然,漢明帝行事很果決,對人對事很明白:既然有班超這樣的人才在,還選別的人做什麼!即刻任命班超為「軍司馬」,讓他有機會繼續立功!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竇固 畫像

竇固宣布了皇帝任命後,為了大張聲勢,就準備給班超多派人手。班超馬上拒絕:「願將本所從三十餘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為累。」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班超 劇照

所謂英雄虎膽,就是班超這種氣勢。三十人不少,三千人不多。遠途跋涉於西域虎狼之土,匈奴窺伺,諸國懷貳,如果能當機立斷,謀勇兼施,這原本的三十多人足夠了;如果變生不測,人再多也多不過諸國軍隊和匈奴騎兵,反而最終成為負累……

降服鄯善後不久,班超率領手下三十多員吏士到達于闐(今新疆和田)。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當時,于闐王「廣德」剛剛攻破莎車(今新疆莎車),在西域南道稱雄,加上匈奴遣使者監護其國,「廣德」很是倨傲。看到班超作為漢使手下只有三十多人,毫無後援,所以于闐王的態度更是冷淡。

于闐國當時有人口8萬多,帶甲精兵3萬,在西域南道諸國中屬於大國。于闐王「廣德」這個人,作為西域豪酋,還特別崇信巫鬼。得知漢使一行在途,他就召來巫師詢問吉凶。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于闐國 遺址

這個巫師也是死催,裝模作樣晃了半天,假裝神靈下凡,大聲嚷嚷::

「神怒!何故欲向漢?漢使有騧馬,急求取以祠我。」

顯然這巫師自己貪圖班超座下的淺黑色千里馬(騧馬),就假借神靈的名義,勸說于闐王「廣德」派人到班超那裡把馬索要過來。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班超 劇照

于闐王不知輕重,就派使者前往漢使駐地,索要寶馬。

豈料,班超特別爽快,馬上答應了于闐王的請求,派人把座下寶馬刷洗得乾乾淨淨,準備進獻給於闐王。但班超也提出一個要求:于闐巫師必須自己前來取馬!

于闐王未及反應,那巫師樂壞了,帶著幾個人趕著去投胎一樣,急赤白臉趕往漢使營地。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班超 劇照

巫師剛剛下馬,正晃著腦袋四下觀瞧即將屬於自己的千里馬呢,班超滿臉笑意迎上前來。

于闐巫師有些惶惑,第一次見到大漢天使,正思考用何種禮數來見,那班超不由分說,抽出腰間寶刀,迎頭一下子就把巫師的腦袋砍落於地。

滾了數滾,地面上巫師那滿是黃土的頭顱,依舊一臉困惑……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班超 畫像

看到大漢天使動刀,巫師隨從都嚇壞了,跪地乞命。

班超也不多說,讓這些人收拾巫師的腦袋放入匣子裡面,然後派出一個手下,前往于闐王王宮,痛斥于闐王「廣德」背信棄義。

一直崇信巫師的「廣德」,如今看到巫師血淋淋腦袋在匣子裡面愁眉苦臉地呆著,也害怕了,他終於親身領略了先前道聽途說的漢朝天使斬殺匈奴使團的壯舉,此刻真正心服口服了。

即將出使西域的班超,為什麼拒絕增加人手,只要36人?

班超 畫像

驚怖拜服之餘,于闐王反應還算機靈,馬上派兵攻殺了前來「監國」的匈奴使團一行人,並且率領大臣拜謁班超,表示向漢朝降服。

胡蘿蔔加大棒,軟硬兼施,班超當面斥責了于闐王「廣德」,而後,又派人抬出大批金帛,重賞了于闐王和他手下大臣,並留人在當地,負責鎮撫于闐。

鄯善、于闐相繼降附於漢朝,班超下一個目標,就是西域北道的疏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赫連勃勃大王 的精彩文章:

最會打仗的皇帝劉秀,面對匈奴的挑釁,為什麼一再忍讓呢?

TAG:赫連勃勃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