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辛棄疾最神的一句醉話,僅僅16個字,卻成功預言宋史兩大事件

辛棄疾最神的一句醉話,僅僅16個字,卻成功預言宋史兩大事件

辛棄疾是一位毫無爭議的痴國狂人,他揮著筆杆子就像扛著槍杆子,他寫下的一句句犀利之言就像射向敵人的一支支長箭,他的赤子之心雖然備受打擊,卻乘著詩詞飄往了斷鴻聲里、海角天邊。似乎辛棄疾天生該帶的不是超然的藝術才賦,而是能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戎馬長鞭。

辛棄疾是真心愛國的。想那青蔥年少時,他獨自率領一個由50人組成的突擊隊,夜襲敵軍五萬規模的大營,成功俘虜敵將並押解至靖康。這是何等勇氣,這是何等堅毅?如果辛棄疾的心中存有一絲苟且,那麼這個遠方他永遠也不會到達。

公元1172年,面對大宋越來越不利的戰勢,時任滁州知府的辛棄疾義憤難平。這一年他三十三歲,正是理想正好、躊躇滿志的年紀,然而他卻不能親自上陣殺敵,因此只能借酒澆愁,寫些作品明志。

一日,酒過三巡的辛棄疾頓時來了興緻,便疾筆寫下了一篇《論亡虜疏》,其中有一句精準的預言曰:「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

南宋的仇敵且大敵是金國,所以「仇虜」便是金朝。這句話意思是說:金國在六十年後必亡,但是一旦金亡,那麼大宋真正的憂患之敵才會顯現出來。神奇的是,他分析得一點不錯,而且時間也相當吻合!

公元1234年,即辛棄疾說這話的62年之後,金國在南宋與蒙古的聯合進攻下滅亡;金亡,蒙古迅速崛起,反將槍頭對準了原本的同盟南宋,而且蒙古比金更加兇猛,成為南宋最大的外患之敵,最終南宋於1279年,即金亡之後的45年被蒙古所滅。

按照當時的情形來看,無人相信辛棄疾的這句預言,他們都不相信強大的金國會在六十年內墮落,也不相信小小的蒙古部落會碾壓大宋。那麼辛棄疾為何能如此精準的預言出這兩大歷史事件呢?小解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辛棄疾的人生經歷。辛棄疾出生在金國,從小生活在金朝的鐵蹄之下,所以對金國的軍情民情、山川地理等形勢十分熟悉。近代流傳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其實辛棄疾的情況與此大致相同,他是從敵軍內部鑽出來的戰士,能夠深刻剖析敵軍的疾病,所以他斷言金國將逐漸衰落,並在六十年左右走向滅亡。

第二,辛棄疾強大的觀察力與縝密的心思。「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生子當如孫仲謀」,從多首詞作中可以發現,辛棄疾對中國戰史掌握得分外熟略,他腦海里自有兵韜武略,他心中自有三十六計,再加上他作為文人特有的細膩,自然能夠對金國里里外外把控得嚴絲縝密。

像辛棄疾這樣既有文才又有武功的詞人,放眼整個大宋都找不出幾個。只可惜當時的人都輕看了他,都不信任這位狂客的醉言,最終才錯失掉良機,放過了這個可以翻盤的最好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白被流放,杜甫卻以為他死了,提前寫下一首悼亡詩,悲情又好笑
悟空送玉帝四隻犀牛角,為何只給如來一隻?最後悟空為何又沒給?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