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隻大罐:讓馬未都激動的跪下

這隻大罐:讓馬未都激動的跪下

有統計稱

如果大英博物館每年都把展出的藏品更換一遍

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全部展完

古埃及文化展廳

這裡也是藏有中國頂級流失文物最多的地方

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語

第一句話就是:

「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大和最悠久的文明」

乾隆御題汝窯碗

清乾隆皇帝十分鐘愛這隻碗,但是他卻認為這件作品是一隻鈞窯碗,而非汝窯器皿。1786年,他命人將自己的御筆銘文題刻在碗底,盛讚這件鈞窯器皿之精美。

孔雀綠釉罐 元代

罐體銘文為:「內府供用」。覆以綠松石色低溫釉料,金屬圈口。產地:江西省景德鎮。

對於喜歡收藏

喜歡中國文化的人來說

到了英國,不可能不去大英博物館

不可能不去「看望」一下33號展廳里的中國文物

包括馬未都先生

馬先生對大英博物館嚮往已久

但直到世界級的大博物館基本都去過了

才輪到大英

那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

為何?

馬爺說了

若實在需要一個理由的話……

用中國傳統說法

這叫壓軸

馬先生參觀大英博物館前

心裡早已打好了草稿

有幾件珍寶

是一定要細看的

其中就包括——

宣德景泰藍大蓋罐

我曾經在多本書上看見過這隻宣德景泰藍大蓋罐,看看尺寸知體積,雖能想像也僅限於想像。在中國館中,當我遠遠地看見這隻大蓋罐時,想像才變得實際,此罐尺寸之巨,雖有心理準備,仍難免心中稱奇。

明宣德景泰藍蓋罐 高62厘米

景泰藍是個民間俗稱,學名叫掐絲琺琅。其實,學名只在學術界寫文章用,民間及口語亦稱景泰藍。按明朝宣德爐、成化杯、萬曆櫃之稱謂,景泰藍也應誕生在景泰年間,但恰恰與眾不同,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誕生,早在元朝已引進中國,不過是在景泰年間得景泰皇帝青睞而名聲鵲起。

明代以前的景泰藍少有體積能與此罐抗衡的。由於銅在明代仍是錢幣的用材,用如此之多的銅製作景泰藍顯然價格不菲。在大英博物館,這隻大罐陳設位置如此之低令我詫異,問其原因,專家告知此罐太重,放在高處恐不安全。

面對心馳神往的宣德景泰藍大罐,我單腿下跪,與之合影,了卻久遠的心愿。此宣德大罐用彩強烈,尤其使用了景泰藍罕用的黑彩,觀之有厚重之感;

其紅彩色重,較一般紅色深沉,配上大面積黃彩,讓景泰藍的藍色基調反而不甚顯現。

尤為重要的是口沿處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兩處內外重複款識,罐內又重複鐫刻一遍,表明了此罐為宣德皇帝獨享,可見當年皇帝也是酷愛此物。

馬未都單腿下跪,與之合影,了卻久遠的心愿。

其實

看這隻宣德景泰藍大蓋罐

還不是馬未都大英博物館之行的最最最重頭戲

因為這裡還有

大英博物館國寶一百件世界簡史中

最重要的中國文物——《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局部

以及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中國瓷器最有名的瓷器

——至正型元青花龍紋大瓶

至正型元青花龍紋大瓶

此外,還有數不清的汝窯、青花、

青銅器、玉器精品……

對行家來說

一天時間

光看中國館都未必能看仔細

青花釉里紅鏤雕大罐 元

此罐展現的元代瓷器技藝,融合了釉里紅和青花裝飾風格。

德化窯瓷瓶

德化窯曾經是宋元兩代非常活躍的名窯,而後又在晚明和清代得到復興。德化瓷器在此期間以帶有顆粒的「甜白」胎體和微微呈現青藍色的光滑細膩的白釉為典型特徵。能夠呈現這種純凈的白色,是因為胎體內鐵雜質的含量極低。

木製觀音雕像 宋/金

這是一座真人大小的木質觀音像,從造型上看依稀保存有唐代風格,觀音的髮髻高高束起,衣紋流暢,纓絡華麗,表情安詳而肅穆,並且通體施有彩繪,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油彩已經脫落。類似造像在10~14世紀的中國北方非常流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件來自山西。

北宋汝窯青釉花瓣形茶盞托

這件北宋汝官窯茶盞托,為北宋皇室御用,用以承托各種材質的飲茶器皿。

景德鎮陶瓷(板) 明代成化至正德年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