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87分鐘完成這樣完整深刻的敘事,萬瑪才旦的這部新片堪稱傑作!

87分鐘完成這樣完整深刻的敘事,萬瑪才旦的這部新片堪稱傑作!

時間:2019年4月19日17:30

放映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地點:普陀大光明影城

主持人:藤井樹

嘉賓:萬瑪才旦

特別鳴謝:上海大光明影城

《撞死了一隻羊》現場打分

平均分:8.0

最高分:10分 最低分:6分

[ 全場大合影]

關於當代藏語電影,萬瑪才旦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而拿下威尼斯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的《撞死了一隻羊》,或許會成為他導演生涯有階段性意義的一部作品。

如果你看過萬瑪才旦之前的作品,會發現許多探討的主題在該片依然不變。但新作更具實驗性質的畫幅和色調,指涉更加模糊的時代和人物,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私密,也更震撼。

相比於《老狗》或《塔洛》的故事敘事,《撞死了一隻羊》則脫離了故事本身,更關注兩個金巴的某種狀態,彷彿對日常生活的一段截取。

而藏族文化關於生命、關於宗教的傳統,海拔5500米無人區的浩瀚與荒涼,還有天葬台近乎壯美的禿鷲群,讓一切都染上了更加深邃的神秘意味。

對於非藏族文化區的觀眾來說,這種體驗無疑是新鮮且令人興奮的。相信看完這部電影,打算回家好好補上藏語電影這一課的,絕對不止小編一個。

1

關於萬瑪才旦

雖然在許多地方表現出了不同和進步,但整部電影的萬瑪才旦意味非常濃厚。無論是運鏡調度方式,還有對於藏族族群狀態的捕捉,都彷彿萬瑪才旦在這部電影加蓋的印章。

從《靜靜的嘛呢石》直到《塔洛》,萬瑪才旦非常樂於探討的一個話題,就是藏族傳統文化受到的現代文明的衝擊。從被電視節目刺激到的小喇嘛們,再到下山換二代身份證的牧民,都在他的鏡頭裡有極為客觀的詮釋。

而《撞死了一隻羊》里,兩個金巴則分別呈現出了極具反差意味的文化影響效果。

在電影並未明確的80、90年代背景下,司機金巴無疑算得上是一代潮男(以他司機的身份設定來說非常合理),大墨鏡、皮夾克,路上歇腳還要來兩口啤酒(並不鼓勵),是現代文明的某種代表。

而殺手金巴則相反,這個康巴漢子一身完全復古的藏袍,頭扎英雄結,腰間還按藏族習俗配了刀。而他的使命,更是要按照藏族的復仇傳統「有仇必報」,了卻二十年前的殺父之仇。

但偏偏是前者,雖然表現出了對生命的極大悲憫,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藏族文化對「殺生」行為的芥蒂。而他尋求解決的方式,是到喇嘛廟裡做超度,並在天葬台上將羊的靈魂供奉上天。

甚至當他得知殺手放棄了自己的使命時,他表現出了來自文化根基的糾結,以至於在夢裡一身康巴裝束,替殺手完成了使命,還在片尾摘掉了象徵現代文明濾鏡的墨鏡。

而殺手金巴,這個在酒館也只喝茶的傳統藏人,卻選擇在最後一刻放棄了復仇,而非冤冤相報何時了。他的痛哭,是對所謂復仇傳統的全盤推翻。

當天葬台上飛翔的禿鷲,在鏡頭的切換中變成了一架飛機,這種對於傳統和現代的探討達到了高潮。這是萬瑪才旦始終鍾愛的主題,只是這一次,他以一種更加隱秘而意象化的方式加以探討。

2

關於生命與救贖

電影堅持在海拔5500米的高原完成了拍攝,這當然給製作帶來了諸多麻煩,但所達到的效果絕對是物超所值。那種蠻荒的味道,是怎麼也模擬不出來的。

這不是電影里第一次出現無人區,在其他電影里,這個所在被刻畫為法律和文明的荒漠。包括電影里,司機金巴隨意在路邊停下無所顧忌下車撒尿的情景,也有著這種意味。

但在萬瑪才旦的故事裡,這裡成為對人性本身的考驗,竟讓這片荒漠有了暖意與詩意。

藏族文化和現代文明在這裡取得了共洽: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兩個金巴在那條無人的公路上各有自己的使命,一個是為了殺戮,一個則是為了救贖。

然而,意欲復仇的康巴漢子,卻以一種疲憊文弱的形象出現,他的生命力恰恰是弱小的;而追求救贖的司機,則顯得氣足神完,體態健壯,彷彿得到了救贖的反哺。

最終電影里唯一真實的殺戮,在司機金巴的歉疚和贖罪下獲得了諒解;殺手則以止殺為自己的殺手生涯畫上了休止符。司機金巴在電影里始終是有光在臉上的,而殺手金巴在痛哭的時候,臉上也第一次有了光。

整部電影的主題,始終圍繞著生命,而兩個金巴在身份上的互文,成為對這個話題的最好註腳。

3

關於夢

在整部電影的敘事中,導演其實一直營造出一種與現實世界的疏離感,並以時間和空間兩重角度完成了這一點。

在時間上,無論是4:3的畫幅,還是如卡帶、茶館等時代氣息強烈的意象,都拉開了當下的距離;而海拔5500米的可可西里無人區,則將這種與現實的空間差距進一步拉開。

如果我們將這個頗具神秘色彩的故事進一步解構,會不會有這樣一種解釋:金巴始終不曾有兩個,殺手金巴一直是剛剛撞死了一隻羊的司機金巴的一體兩面?

在司機金巴遇上殺手之後,他們在車上有一段非常王家衛的對話,發現彼此都叫金巴,且都是由活佛起名;發現彼此都抽駱駝牌的煙,且都在完成一件與生命有關的使命。當他們互相報名之後,鏡頭驟然拉近,將他們變成了各自只有半張臉。

包括在茶館和雜貨店裡,他們都以相同的角度和座位,和周圍人發生了交集。殺戮與救贖的對立,在這種處理包括黑白、彩色畫面的切換中,不斷強化著雙方身份的疑問。

這種超現實感,在司機金巴的夢裡被進一步放大。值得注意的是,殺手金巴撞死一隻羊的時候,車裡播放著藏語版的《我的太陽》;而在他代替殺手完成使命的夢裡,卻播放著義大利語的《我的太陽》。這樣的處理,可以說妙不可言。

這個在現實與超現實之間來回跳躍的敘事,讓我們進入了一個樸實卻不乏神秘的藏族文化語境。以87分鐘的片長完成這樣完整而深刻的敘事,萬瑪才旦這部新片堪稱傑作。

[ 藤井樹和萬瑪才旦導演]

4月19日晚上,觀影團帶著團友一起打卡了威尼斯獲獎的萬瑪才旦新片《撞死了一隻羊》。

萬瑪才旦導演果然是人氣度頗高,取票現場不斷迎來各個年齡段的團友。在影片放映之前,就聽到大家都在期待滿滿地討論,看來大家來之前都做足了功課呀~

風格獨特、膠片質感、巧妙設計、文化視角……太多的優點,讓《撞死了一隻羊》贏得了現場團友們的一致好評。拿到這麼高的分數也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影片的背後故事和更多解讀,我們來聽聽導演和藤井樹老師怎麼說吧!

1

藤井樹對話萬瑪才旦

【電影的誕生】

藤井樹:《撞死了一隻羊》真的很特別,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很小,但是小而美,就像一個寓言。這個影片我知道是改編自兩個小說,那這兩個故事最觸動您的是什麼,什麼讓您最有創作衝動?

萬瑪才旦:大概2006年,我買到一本《小說選刊》,看到了次仁羅布的短篇小說《殺手》,當時就特別吸引我。它的敘事方式讓我覺得很親切,特別有先鋒性、實驗性;另一方面就是它對復仇主題的處理方式,非常不一樣。

我當時剛開始接觸電影,所以第一直覺就是可以把它改編為電影。但因為《殺手》篇幅太短,就想到自己的短篇小說《撞死了一隻羊》,之後把這兩個短篇揉在了一起。它們都是發生在路上的故事,涉及到的文化、宗教的東西都很接近。

劇本初稿出來後,不斷地完善它。2017年跟澤東接觸,它們想做一個藏族題材的作品,就正式開啟了這個電影項目。

【4:3畫幅】

藤井樹:這個電影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畫幅很特別,您選擇這個4:3的畫幅比例是什麼理由呢?

萬瑪才旦:首先這樣一個有先鋒性並具有荒誕特點的故事,我希望有一些特殊的形式來突顯它。其次,這個年代比較模糊的,大概就是80年代末或者九十年代初。

藤井樹:有一些標籤性的東西,比如卡帶,比如說錢。

萬瑪才旦:是的,但在影片里時代是虛指的,不會具體到某一個時間點,只是一個模糊的時間段,那麼4:3的畫幅是會強化這麼一種感覺。另外跟兩個人物關係也有一定的關係,我希望能夠強調和突出他們的雙生感和虛實感,去讓觀眾看到兩個人冥冥之中會有一些命運的關聯。

【雙生的「金巴」】

藤井樹:兩個人名字是一樣的叫「金巴」,在人物形象設置上您好像有特別明確的創作意圖和指向。司機金巴和殺手金巴命運上是隱秘地連接在一起的,可是您在選角的時候卻把他們分得很開。

在我們看來,在熒幕上兩個人的形象都非常有特色,風格也有很大的差距,一個很壯、很有生命力,一個很瘦弱像一個乞丐甚至遊魂。這個是您有意為之的嗎?

萬瑪才旦:在藏語里「金巴」就是施捨的意思,兩個人行動的方向都跟施捨有關,都是具有慈悲之心的選擇。影片中茶館裡的那場戲,可以看到他們是坐在同樣的地方和同樣的角度,看到的都是一模一樣的畫面,我希望製造一個不同時光但是同樣事件的效果,這些也都是為最後做了一個鋪墊。

兩人的形象也有過設計,司機金巴看起來很強壯,實際也有柔弱的、慈悲的一面;而看起來柔弱的殺手,則有著很強的執念。這樣的對比延續到最後又有變化,殺手最後大哭一場,發現歲月已經替他復仇,又變得柔弱了。

【創作母題】

藤井樹:影片中有很多很妙的地方,乍看電影是波瀾不驚的,但是我覺得電影在各個方面的設計表達上,都是非常精心、獨到的創作。

我印象最深的是殺手金巴找到殺父仇人之後,他看著茶杯里轉的圈圈,感覺就好像一個輪迴。在鏡頭搖上來之後,是一個玩長頸鹿的小孩,這些都是很巧妙地映照。文字的表達和影像的表達,發生了很奇妙的化學反應。

我甚至很想看看你的劇本本身,它很詩意又充滿預言性,對人性很隱秘的地帶進行探究,探究本身又跟高原和藏族人的信仰有很強的關聯,包括輪迴和宿命感都有涉獵,看起來這就是您創作的母題。

好像您的電影里一直會有一種執念,有一個靠著執念而活的人物,而執念本身有時候是痛苦的根源,有時候是救贖的根本。所以對於您來說,信仰、宿命感這就是您一以貫之的是嗎?

萬瑪才旦:這確實很深地影響了我的創作和世界觀,涉及到藏族題材的故事,反映他們的生活,不可能離開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所以你要是想理解影片中的一些行為動機和情節細節,要理解這些可能需要對藏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海拔5000米】

藤井樹:您的拍攝地點在海拔非常高的可可西里,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就是我們知道藏羚羊出沒的地方,可謂人跡罕至,我曾經差點「死」在了五道梁兵站。所以我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環境,您本人在拍攝時似乎也有很強的不適感。

萬瑪才旦:到了那樣一個高地,對整個劇組的人而言,難度就不僅僅是創作本身了,以這樣的海拔,所有人身體的適應度也是一個挑戰。在拍攝過程中,也有人因為身體不適而不得不離開劇組。這也會影響到拍攝的難度。

藤井樹:但是藏區很大,為什麼您一定要選一個海拔那麼高的地方呢?

萬瑪才旦:我希望拍攝的地方可以呈現某種特色,符合影片這種獨特的氣質。一開始他在高原上行走,周圍是荒無人煙的,來達到開頭十分鐘撞羊的效果,比如在羊群里撞到羊,和在空曠的路上撞死一隻羊的效果,是非常不一樣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突然出現一隻羊,還被他給撞了,荒誕感就起來了。

2

觀眾互動

團友提問:這是一個很有雙生意味的電影,在車中對話的那場戲中,營造了兩個人是兩個空間的感覺,兩個人的形象也很不一樣,而最終他們又有身份上的反轉,想知道您這樣設計的理由。

萬瑪才旦:其實這就是跟慈悲有關,司機金巴進入夢境殺了瑪扎,是一個廣泛意義上的施捨,前面把兩個人特意設計成沒有聯繫,這裡其實是雙方身份的一個和解。

最後金巴抬頭看見禿鷲,第二次抬頭則是看見了飛機,也算是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其實不是引導,只是一個個人的見解和設置。

3

現場評分

讓我們來看一下本場電影的現場平均分,8.0分真的是非常不錯!

觀影過後,大家還是意猶未盡,都有太多的話想對導演說。

那不如,話不多說!4月26日,一定約上你的小夥伴們,一起去電影院看《撞死了一隻羊》!

感受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海拔5500米的可可西里感受生命與救贖的真諦~

更多詳細內容請戳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看精彩回放哦!

P.S.感謝觀影團的合作夥伴一直播、咪咕直播。沒有來現場的朋友們也可在咪咕直播回看整場活動!

電影《撞死了一隻羊》

將於4月26日上映,

請去影院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藤井樹觀影團 的精彩文章:

巴黎聖母院失火,現在它最美的樣子只能在電影里看到了
《蕎麥瘋長》首發預告片,馬思純、鍾楚曦、黃景瑜演繹異鄉漂泊

TAG:藤井樹觀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