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顧美警告,多個盟友毅然投入中國懷抱,不久前收穫一份「大禮」

不顧美警告,多個盟友毅然投入中國懷抱,不久前收穫一份「大禮」

距離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成功已有一段時間,然而西方國家對它的「惦記」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減退,當初對我國眾多領域進行技術封鎖,如今倒是開始「羨慕嫉妒恨」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崛起後,一直秉持著開放的態度,因此有不少西方國家不顧美國警告,毅然投入中國懷抱,尋求機會與我國合作。

前不久,中國航天局在北京組織召開嫦娥四號國際載荷科學數據交換暨月球與深空探測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向德國交接了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數據、向瑞典交接了中性原子探測儀數據、向荷蘭交接了低頻射電頻譜儀數據。交接完成後,三個國家的代表十分感謝中國,表示收穫了一份「大禮」。

同時,儀式上還公布了嫦娥六號及小行星探測的合作機會公告,並向國內外公開徵集科學載荷方案,搭載申報截止的日期為2019年8月31日。嫦娥六號的任務軌道器和著陸器將分別提供10kg的載荷量,小行星的探測任務則徵集66.3公斤8種科學載荷,並預留了200kg用於搭載的重量。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中國提前向全世界發出合作邀請,一是為了體現開展國際合作的誠意,讓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二是有利於研製工作的推進;三是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科學成果。

此次儀式,是中國自2004年實施探月工程以來首次舉行多探測任務的聯合活動。90年代那會兒,國際空間站升空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用「防止中國將國際空間站用作軍事用途」的借口將我國拒之門外,可想而知當時的中國受到了多麼大的排擠。

在研製嫦娥四號的過程中,我國不僅開放荷載資源,還提供搭載平台。先前有法國、沙特及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紛紛表示想要與我國合作的意願,但目前只同德國、瑞典、荷蘭三個國家交接了部分科學數據。

所以,這次的合作是中國歷經磨難打破封鎖在航天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一次見證,也是中國不計前嫌用以德報怨的方式同意西方國家請求的氣量,同時,還是推動深空探測國際合作的重要舉措。中國始終向全球張開雙臂,歡迎更多國家來一起探討中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以擴大彼此間的創新能力,推動人類科學事業發展。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吼 的精彩文章:

美剛說完大話就被波音打臉,一顆衛星在太空解體,俄:開了個壞頭
美剛拒絕停止參加葉門戰爭,一盟友就被曝與沙特有染,犯下戰爭罪

TAG:狂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