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誤認趙飛燕遺物,歷經幾個朝代收藏傳承,專家:一字之差錯千年

誤認趙飛燕遺物,歷經幾個朝代收藏傳承,專家:一字之差錯千年

誤認趙飛燕遺物,歷經幾個朝代收藏傳承,專家:一字之差錯千年 | 文 三隻眼文齋

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一位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和神話般的美女。趙飛燕在封后前是婕妤的身份,舞技超群。北宋時出土了一枚白玉印章,印徑漢慮俿尺一寸三分,鳧鈕純白,鈕旁有朱斑半黍,印上繆篆四個字「緁伃妾趙」。「婕妤」與「緁伃」互通,《漢書》記載趙飛燕、趙合德入宮後皆為婕妤,這枚「緁伃妾趙」印章姐妹兩人都可適用,因此不能確定是誰的。清道光初年,龔自珍考定這枚印章為趙飛燕遺物,說最後一個字「趙」為鳥篆,隱寓「飛燕」的名號,並把這一結論寫入文集中。

相傳,這枚玉印最初為宋代大畫家、宋神宗時駙馬爺王詵珍藏,從那時起,這枚白玉印章就被斷定為趙飛燕的遺物。此後,白玉印章歷經幾個朝代,為多人收藏傳承。元代,曾入藏顧阿英金粟山房;明代,轉歸嚴嵩、嚴世番父子;嚴氏被皇帝抄家後,白玉印章重新流出,又經項子京天籟閣、華氏真賞齋、李日華六研齋等珍藏;清代,再經錢塘何夢華、秀水文後山、仁和龔自珍、道州何子貞、南海潘仕成、高要何伯瑜、濰縣陳介祺等人逐個收藏。因為這枚「緁伃妾趙」以其罕見、印美、收藏傳承有序而成為堪比傳國玉璽的國寶級文物了。

山東淮縣著名金石家陳介祺酷愛印章,家中修造「萬印樓」,以珍藏各種印璽。陳介祺也認為這枚白玉印章是趙飛燕遺物,十分珍愛,平時輕易不示人,連別人求此印「一鈐」,竟然都要花費十兩白銀。但是,有人對這枚白玉印章進行了仔細鑒別,認定印文「緁伃妾趙」的「趙」字不是「趙」而是「娋」,由此也引出了對印主的質疑。然而,晚清詞人鄭文焯認為此枚玉印的主人的確屬於趙飛燕,還指明此時她尚未封為皇后,故印文仍為「緁伃」。由於鄭文焯擅長金石古器的品鑒,《近代印人傳》中稱讚道:「先生論印,每有勝義」,所以,這枚印章便被蓋棺定論地認為是趙飛燕遺物了。

民國時期,張學良將軍曾打算向陳家後人購買這枚趙飛燕玉印,作為送趙四小姐的一份特殊的禮物。趙四小姐時任張學良秘書,這枚「婕妤」女官印就成為最適合趙四小姐的禮物了。但是,九一八事件隨即爆發,日寇侵佔東北,面對國破家亡,少帥深感愧對家鄉父老,如果再耗費重金來購買趙飛燕玉印,就要背負「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罵名,因此購印之事就此作罷。

後來,陳介祺的後人家道中落,無力修繕「萬印樓」,加上時局混亂,樓中萬顆古印璽散失民間,白玉印章為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弟弟徐世襄所得。新中國成立後,徐世襄夫人將四十餘方漢印賣給了故宮博物院,其中就有這枚「緁伃妾趙」白玉印章。入藏故宮後,白玉印章的漫長而離奇的傳承過程得以宣告終結。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對這枚傳奇印章非常感興趣,大家仔細研究釋讀印文後,最終確定印文為「緁伃妾娋」而不是「婕妤妾趙」,此枚白玉印章是「趙飛燕遺物」的神話也就此打破。專家們說:「一字之差錯千年」啊!但不論結果怎樣,這枚玉如截肪、溫潤澤手的印章依然是一枚玉印之冠的曠世絕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三隻裝黃金的木盒,4百萬兩藏金曝光,尋寶人找到純金「守護神」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