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保持兩千年不生鏽,驚艷了整個世界

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保持兩千年不生鏽,驚艷了整個世界

很多人都喜歡收藏冷兵器,雖然冷兵器沒有實用價值,但卻能引起人的無限聯想,彷佛回到古了代征戰殺場的年代。在這些冷兵器當中,最讓人矚目的還是青銅劍,這是從商朝就誕生的冷兵器,後來在鐵器廣泛使用之後,慢慢就被人放棄使用。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可是書寫了很多傳奇的歷史。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湖北出土了一把青銅劍,是在楚墓中出土的。這把劍的出土讓專家非常驚嘆,雖然在之前也出土了很多陪葬的寶劍,但和這把青銅劍相比,就像星星和月亮之比。這把青銅劍被列為國寶,雖然距離現在有2000年的歷史,但它劍身上沒有一丁點銅銹,依然閃閃發光。

據說在考古的時候,有個考古人員不小心因這把劍劃破了手指,可見這把劍的鋒利程度。在這把劍的身上刻著八個字:鉞王XX,自乍用鐱。這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字體書寫,能夠辨別出來的只有六個字,其中越王最好識別。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越王的佩劍,而且是由自己監工製作的。

還有兩個破解不了的字,專家們認為這是關於寶劍主人的信息。因為史書上記載並不全面,人名也一直在發生變化,所以專家們也拿不定這兩個字是什麼。後來有專家斷定這兩個字是「邵滑」,郭沫諾當時也認同了這個說法。專家猜測:邵滑是楚國的間諜,幫助楚國滅了越國,在楚國戰勝之後,為了獎賞邵滑,所以鑄造了這把劍來賜給他。

但有的專家就不這樣認為,唐蘭先生把這把劍和勾踐聯繫在一起,這樣認為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參考一系列的史書和文物之後,大多數專家都同意了這個說法,這是越王勾踐劍。這把劍共長55.7厘米,是帶有越國風情的一把青銅劍。劍身上的花紋,能夠體現出它的精緻和優美,根據儀器進行檢測,上面是因為度有一層含鉻金屬,所以才能夠保持2000多年不生鏽。

在這把青銅劍出土之後,很快就被列為國家級的寶物。在1993年的時候,越王勾踐劍拿到國外進行交流展覽,在新加坡展覽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因為當時的工人沒有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導致這把劍卡在了有機玻璃上,在劍的身上形成了滑紋。這麼重要的寶物拿到國外去展覽,卻還沒有保護好。所以當這把青銅劍歸國之後,再也沒有拿出國外去展覽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小記 的精彩文章:

呂布與趙雲從未正面對敵,誰更勝一籌?劉備與曹操意見相合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郭襄之外,還有一女子深愛著楊過

TAG:春秋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