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狀元黎淳的八卦舊聞太離譜:博學多才但並非駙馬

狀元黎淳的八卦舊聞太離譜:博學多才但並非駙馬

湖南天心閣上的《歷代湖南狀元名錄》

從隋唐至清末一千多年的科舉歷史中,據說一共出了504名狀元,其中只有17名湖南人。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的新科狀元黎淳,是湖南華容人。

在黎淳的家鄉華容,有兩則黎淳的八卦舊聞,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第一個故事發生在他得中狀元之前。話說黎淳進京趕考,大約是才氣過人,有點清高,故遭同行考生戲弄。一日去酒樓吃飯,忽然聽見樓上有婦女叫他的名字,抬頭一看,居然是個青樓女子。黎淳明白是同伴故意捉弄他,於是從容不迫地走上酒樓,吟詩一首:「千里遨遊赴帝京,忽聞樓上喚黎淳。狀元自是天生定,先遣嫦娥報我名。」眾人一聽,連聲叫好。後來會試發榜,黎淳果然獨佔鰲頭。

黎淳畫像

另一個故事更具傳奇色彩。黎淳得中狀元之後,被皇帝招為駙馬。新婚之夜,黎淳竟發現公主早已失身,據說與宮中錦衣衛有染。黎淳心中異常氣憤,卻又無處發泄。次日早朝,黎淳故意遲到。皇帝究其原因,黎淳以詩作答:「休怪微臣朝駕遲,昨夜新婚疑有思。想是上苑花開早,可憐蝴蝶采殘枝。」皇帝一聽鼻子都氣歪了,可這事說出來又有損皇家體面,只好裝聾作啞。

不過,既然是民間的八卦傳聞,也就不能當真,權當娛樂。實際上,黎淳中狀元這年已經35歲,不僅早已娶妻,而且已是兩個孩子的爹,不太可能被皇帝招為駙馬。

關於黎淳的經歷,《明史》中的記載極為吝嗇,僅在高瑤的傳記中,順帶介紹了一下:「黎淳,華容人。天順元年進士第一。官至南京禮部尚書,頗有名譽。其與瑤爭郕王廟號也,專欲阿憲宗意,至以昌邑、更始比景帝,為士論所薄。」不僅寥寥數語,而且對黎淳的評價似乎也不太高,甚至比較負面。原因是黎淳在明憲宗年間,曾與高瑤為「郕王廟號」問題發生過一場爭論,導致被許多士人鄙視。

雕刻《狀元及第》

「郕王廟號」問題的來龍去脈有點複雜。郕王即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又稱景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中大臣于謙等於是擁立明英宗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是為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後,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打敗了瓦剌,迫使瓦剌放回了明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明英宗返回北京,明代宗擔心他奪回皇位,便將其軟禁於宮中。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趁明代宗患病之機,大臣徐有貞、石亨和太監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讓被軟禁的明英宗復出,重新當上了皇帝。卧病在床的明代宗則被廢去皇帝尊號,降為郕王,軟禁於西苑,一個月後死去。擁立明代宗的于謙等大臣亦被殺。

雕刻《狀元及第》

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其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時任荊門州學訓導的高瑤,上疏替郕王鳴不平,說郕王繼承大統後,抵禦外侵,迎回英宗,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其功績不能全盤否定,建議恢復其帝號。

然而,這個建議卻遭到了時任左庶子(太子侍官)的黎淳的堅決反對。他上奏將郕王朱祁鈺比作西漢時期的昌邑王劉賀(只當了27天皇帝)和兩漢之交的更始帝劉玄(當了近3年皇帝),大加貶斥。並指責高瑤有兩大罪:其一,翻案即意味著視先帝明英宗是個糊塗蟲;其二,翻案將使當今皇上明憲宗陷於不孝之地。還主張追究明代宗在位時曾廢掉明憲宗太子之位的舊事,以迎合明憲宗。

不過,明憲宗是一位比較開明的皇帝,後來還是順應多數大臣的意見,下詔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郕王廟號」之爭以高瑤完勝而告終。這樣一來,黎淳在眾人眼裡便成了阿諛奉承之人——拍馬屁拍到了大腿上。所以,官至禮部尚書的黎淳,後來在《明史》中不僅未被立傳,還成了最高職位僅為番禺縣令的高瑤的一個陪襯。

雕刻《狀元及第》

但是,《明史》中沒有專門立傳,並不代表黎淳碌碌無為。實際上,黎淳在明代算得上一個有作為有成就的大人物。所以,新編的湖南嶽陽地方志人物卷中,不囿於成見,終於有了黎淳的一席之地:黎淳(1423-1492年),字太僕,本姓楊,後隨姑父姓黎,今華容縣勝峰鄉龍秀村人,是岳陽歷史上唯一的欽點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成化元年(1465年),黎淳為明憲宗講解經史。一年後,升任皇太子朱佑樘所在東宮的左諭德,負責對皇太子進行諷諫規勸。又因參與撰修《英宗實錄》有功,升為左庶子。成化十四年(1478年),升為吏部右侍郎。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朱佑樘即位,黎淳調任南京工部尚書,不久改任禮部尚書。弘治四年(1491年),以年老多病辭官回鄉,被封一品階榮祿大夫。不久病逝,終年70歲。明孝宗賜祭葬,謚號「文僖」。

華容狀元坊

地方志中還記述了黎淳的不少事迹:黎淳性格耿介端毅,行規道矩。他寫字工整不殆,從不寫行書、草書。重倫紀,尚節儉,家法整肅,訓子弟咸天理言。他在擔任左庶子期間,曾擔任順天甲午科主考。第一場考完後,他從中挑選出一位考生的試卷,擬定為第一。後來,他查閱這位考生的第二、三場考卷,發現與第一場考卷的水平相差很大,於是嚴加追查,對謄卷人舞弊進行查處,杜絕了考場作弊行為。他任吏部右侍郎時,大膽整飭吏治,「記錄貸恣貪黷者,罷免其官職,故人皆畏懼,不敢犯事」。在選拔官員時,他以德才選官,不徇私情,不受請託,即使至親也是如此。吏部一時弊絕風清。在南京工部尚書任上,有位華容老鄉時任江蘇華亭縣令,為求蔭庇,送當地特產雲布給黎淳,黎淳揮筆在包裹上批道:「古之縣令栽桑種麻,今之縣令錦上添花。」將禮物原封退回。江蘇宜興縣令謝文獻,收受賄賂事敗被追緝,托黎淳出面講情,黎淳卻道:「為官受賄被抓,理所當然,為貪吏免罪,非吾所能。」他的兒子黎民安讀私塾時,有位地方官送給民安一把珍貴的「閩扇」。民安拿回家後,黎淳問明扇子來歷,馬上叫那位官吏將扇子拿了回去。黎淳博學多才,著作頗豐,有《黎文僖集》、《龍峰集》、《明試錄》等傳世之作。

黎淳于弘治五年(1492年)四月病逝於家中,今華容縣勝峰鄉狀元山有黎淳墓,現為岳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謝志東)

黎淳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古今事 的精彩文章:

杜甫的先祖杜預:史上同時配享文廟武廟的第一人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