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在我心中你最美-致紮根基層堅守一線的最美接種醫生!

在我心中你最美-致紮根基層堅守一線的最美接種醫生!

在我心中你最美

——致紮根基層堅守一線的最美接種醫生

編者按

預防接種是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也是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目前脊髓灰質炎、麻疹、乙型肝炎等疫苗針對傳染性疾病得到消除或有效控制,我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0.3%,麻疹等疫苗針對傳染病降到歷史最低水平。這些成果離不開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特別是基層接種醫生辛勤的工作。

2016年,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光明網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接種醫生」評選結果揭曉,最終評選出了全國「十佳最美接種醫生」。這些基層接種醫生是怎樣默默無聞的堅守在一線崗位上?三年過去了,他們的工作有了哪些新的變化呢?為此,我們採訪了兩名獲獎醫生。

身殘志堅 砥礪前行

——記吉林省長春市德惠縣米沙子鎮三勝黃家村村醫高洪岐

拐杖、冷藏包,是鄉村接種醫生高洪岐每次出診的必須裝備。1962年,3歲的高洪岐患上了脊髓空洞症,左腿落下了殘疾。

深受疾病的困擾,高洪岐深知健康的寶貴,從此,當一名醫生成為了他的夢想。1975年,中學畢業後,機緣巧合之下,拜當地的正骨名醫高明理為師,開始了5年的學徒生涯。由於當時黃家村沒有專職村醫,在鄉衛生院的推薦下,他不顧家人反對,正式成為了黃家村村醫,從那時起他就投入到全村的預防接種工作中,一干就是39年……

黃家村下設 10 個自然屯,村屯之間最遠距離8公里,每年計劃免疫適齡兒童200 多人。80 年代,疫苗都是登門入戶接種。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身體殘疾的高洪歧都會背著藥箱往返在村屯之間。按照程序,準確無誤的為每個孩子接種疫苗,確認孩子沒有異常反應後,才離開。

孩子從出生到六歲,要按年齡段不同,接種不同疫苗;而每個疫苗的接種時間也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落下一針,對孩子的健康都會造成巨大的威脅。所以,這麼多年,在高洪歧眼裡,就算有再重要的事,都沒有給孩子打預防針重要。

2006 年,為了提高預防接種服務質量,吉林省推行「存管鄉種」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村民們統一到鄉衛生院進行疫苗接種,高洪歧不用再逐一入戶接種,但起初很多人不願意,也不習慣去鄉里接種,為此,高洪歧就繼續逐個上門勸說孩子家長,直到同意為止。憑著對工作的執著、熱愛和業務精幹,高洪歧成為了村民們心裡的「最美接種醫生」。

2016 年,高洪歧榮獲全國「十佳最美接種醫生」稱號。這個獎在他心目中是個至高無上的榮譽,同時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擔子的重量。「能獲得這個獎項對自己來說感到光榮,但相比那些為預防接種事業為之奮鬥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接種醫生來說,我這不算什麼。」高洪歧說,自己會更加珍惜這份工作,進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今,距獲獎已過去三年。張洪岐說,現在預防接種工作比三年前更標準化、信息化,兒童接種率已達100%。如果有個別聯繫不上的兒童,他還會一如既往的到家裡通知,督促家長及時接種疫苗,避免漏種。正因為如此,高洪歧負責的區域無一名漏種兒童,未出現過傳染病疫情。

平凡的高洪歧,在最基層的接種醫生崗位上堅守了近 40 年,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了滿臉皺紋的老年,他服務了幾代人,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做藏區兒童的健康守護人

——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泥朵鄉衛生院秦孔平

在地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的色達縣,有一個接種醫生的身影家家戶戶都很熟悉,她就是泥朵鄉衛生院的秦孔平。因為自然條件惡劣加上村民健康意識落後,秦孔平的接種工作進行的異常艱難,但她的工作意志卻異常堅定。2016年她獲得了全國「十佳最美接種醫生」的殊榮,可謂眾望所歸。

三年前,泥朵鄉一些村寨不通公路,需要騎馬或者步行,來回需要四五天,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她的足跡遍及近 1 萬平方公里的泥朵鄉。三年前,泥朵鄉的預防接種工作還相對滯後,少數群眾對接種知識不了解,不願意配合接種,認為孩子身體好好的,沒有必要打疫苗,秦孔平的接種工作需要從做群眾的思想工作開始。三年前,外出接種的保溫箱等設備極為落後,她不僅要背著針劑,還要承擔用來保護針劑的大量冰塊的重量……

三年後,在秦孔平看來,當地的預防接種工作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村與村之間還有很多路不通,我們只能徒步前行,現在村村通路,我們騎著摩托車很快就能到達藏民家;以前我們衛生院加上我也就兩三個人,現在已經增加到了六七個;以前出去接種,保溫箱里需要放六七個冰塊才能保證疫苗不會因溫度過高而失效,現在只需要一兩個冰塊就能保障疫苗的安全,這為我們的出診大大減輕了負擔……」秦孔平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最讓她感到欣喜的是當地群眾的預防接種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由原來的抗拒接種到現在變為了主動要求接種,全鄉接種率從三年前的不足 80%提高到了現在的95%以上。

這一改變,是秦孔平與同事們的努力實現的。「為了加強對群眾宣傳預防接種,讓大家轉變意識,那段時間我努力學習藏語,慢慢地能用藏語向群眾講解預防接種知識和國家惠民政策,群眾也漸漸地改變了觀念和態度。」

秦孔平告訴記者,三年來,他們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如每次鄉政府開會時,都會向群眾講解預防接種的好處;醫生們下村接種時,會給村民發宣傳單等。群眾意識的轉變極大地方便了接種工作的開展,如今,當地的接種工作實行統一時間集中接種。在集中接種前,各村村醫會通知接種兒童的家庭到某個時間段來接種,群眾的參與度極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預防宮頸癌,要不要打疫苗?聽專家的!
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症!做好篩查可遏制宮頸癌苗頭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