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金剛經》精華十句——感悟般若智慧,斬斷煩惱之根!

《金剛經》精華十句——感悟般若智慧,斬斷煩惱之根!

閑言少敘,直奔主題,今天為大家分享《金剛經》的十句名言,感悟一下般若智慧:

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點評:性本真實,但所現之相往往是假相。我們所處的世界,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做人切不可一心向外馳求,執著於外相。當返本歸元,用心觀照,正如《心經》所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方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二,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點評:如能徹底明了一切相皆是虛妄,便不會再追逐虛妄之相,即知有真如自性之存在。如此以來,虛妄之相便不能障礙我們的自性,當即便見如來。所以,若想見到真心本性,則不必滅相,只要不住相即可,凡所有相,皆不應住,則見如來。

三,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點評:無為法,即是自性清凈之心,本來具足,無任何造作之相,佛經上常講「無修無證」,指的便是無為法。佛法修行,只需將妄想執著之心斷除,斷了生滅之心,清凈心便自然現前,一切聖賢皆是用這個辦法修行,只是功夫深淺有所差別而已。

四,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點評:一切諸佛以及諸佛所講之佛法,只是名相上的佛與法,而並非本性上的佛與法。佛法本來教人不可住相,不可執著,如果還執著這些佛法,住佛法相,便已經不是佛法了。

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點評:修學佛法,就是為了修我們的清凈心。如果心中有所住,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會障礙我們的自性,清凈心就不能顯現。但我們心中很難做到沒有任何念頭呀!那怎樣才能做到「無住」呢?一切隨緣而住,任運而生,不去執著,這樣雖有所住,但實無所住也。

六,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點評:「一切諸相」,即是法相、非法相,既不能執有,也不能執空,放下一切執著、妄想、分別,便能證得法身如來。

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點評:修學佛法,關鍵在修心,但越是想用心時,心就越有所住;越是未覺得用心時,反而是「生無所住心」。心不被五欲六塵所染,能夠離一切虛妄之相,清凈心就現前。

八,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點評:如來說眾生的種種發心,其實都是妄心,不是真心,不是發自本性的心。「是名為心」,如是之妄心,並沒有實物,只能假名為心,但並不是真心。

九,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點評:三心之所以不可得,因為都是妄心。我們的心念,剎那不停,如江河之流水,前浪撲後浪,相推而前,遷流不息。過去的心已經過去,未來的心尚未到來,現在的心又剎那間成為過去,所以三心皆不可得。生滅之心皆是妄心,只有真心才是不生不滅。

十,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點評:不但世間法是有為法,出世間法亦是有為法,如果沒有有為法,我們又如何去修持?又如何斷妄求真?又如何能轉凡成聖?

無為法,也要從有為法做起。所以佛陀教導我們「應作如是觀」,並不是讓我們放棄有為法,而是讓我們以無為法為目的,有為法為路徑。在修有為法的同時,要不執著於有為法、不住相,要作夢、幻、泡、影、露、電這樣的觀想,這便是無為。一切學人,在修習佛法之時,若能以此觀想,必會無堅不摧,無煩惱不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論語》中的這幾句話,經常被誤解,你怎麼看?
中國佛教共有多少宗派?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