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據悉,川藏線上著名的怒江大橋新橋預計今夏通車,全長165米,新橋從老橋的外側修建,耗時多年修建而成。

走過川藏線的朋友們都對怒江大橋記憶深刻,怒江大橋修建在懸崖峭壁間,這裡前後武警常年把守,不能拍照,一次只能通過一輛車。

在新橋即將通車之前,我們一起來回首下這座神秘大橋的傳奇故事。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位於邦達鎮與八宿縣之間的怒江大橋,下怒江72道拐不遠便可遇見,橫跨在水流湍急的怒江之上,兩邊都是陡峭的懸崖,要知道上世紀50年代在這樣的懸崖峭壁間修建一座橋樑,其艱險程度難以想像。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老怒江大橋全長74米,海拔高度2730米,怒江大橋於1953年建成,當時是一個便橋,在1972年時改建成了水泥混凝土拱橋,到2013年為了通行安全,在原拱橋上採用橋背橋的方式搭建了一座鋼架橋,是一座單向通行橋樑。橋的一端建在了陡峭的崖壁上,另一端則直接延伸到了山體的隧道中,為了安全,橋上通行時限速每小時5公里,限載30噸。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這座大橋為何如此神秘呢?

怒江大橋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它是極其重要的交通要道。在這地勢險要而且地質複雜的深山峽谷里,怒江大橋是唯一一座能夠通行大型車輛的橋樑,是連接兩岸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一條重要的戰備通道,被稱為川藏公路的「咽喉」,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關於怒江大橋,雖然長度僅幾十米,但飛架於兩山之間、橫跨怒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這裡陡峭、荒涼、自然災害頻發,被專家定義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然而這裡卻常年駐守著一群年輕的守橋兵。守橋兵默默地堅守,與連綿的崇山,荒蕪的大地日夜為伴。

曾經走過怒江大橋的網友說:怒江峽谷的怒江橋,雖然這條橋並不算宏偉,卻是318國道的咽喉要道,因此橋附近一段屬於軍事管制區,有武警戰士守衛,在橋上及橋後的隧道都不能停車和拍照,通過時車速也不能太快。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武警昌都支隊十八中隊處於昌都地區八宿縣怒江大峽谷中,四周都是5000米以上的荒山,沒有植被,土質鬆散,幾乎每天都會有石頭飛落,一到雨季,泥石流滾滾而來,幾乎讓人無處可逃。

2008年,支隊專門聘請專家來到這裡進行勘察,被專家定義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長期以來,官兵們形象的用「抬頭一線天、低頭無人煙、腳下江水急、罕見飛鳥至」描繪了這裡的艱苦和險要。60多年前,無數建設者們在這裡開山架橋,修築出了長達100多米的怒江大橋,大橋穿江而過,氣勢磅礴,貫穿川藏線的南北,是川藏線的「咽喉」要道。29年來,中隊始終堅守大橋,敢於吃苦奉獻,充分發揚「老西藏精神」,日夜守護著這座橋,保障了川藏線運輸安全暢通。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曾經走過怒江大橋的網友說:限速橋面,5公里時速。超速倒回去重新開過。很重要的大橋,就是路面環境不好,灰很大。怒江大橋的照片是不能帶出來的,過往車輛的照相機都要被檢查,必須刪除與怒江大橋有關的相片,我路過這裡,守衛戰士讓我快速通過,不能夠停留更不能拍照,過了該地幾百米,我才能夠停留。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怒江大橋每天至少有300餘輛大大小小的車輛從此經過,轉身、打手勢、敬禮等一天整整1000餘個單兵動作成為哨兵與過往車輛之間獨有語言。每天晚上,中隊官兵都要在橋上和營區周圍巡邏2次,每趟15分鐘,長年累月,已經成了官兵們的「家常便飯」了。

官兵們「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他們喝的水是從營區3.7公里外的半山腰上用水管引來的山泉水,水質較差;吃的菜是從40公里以外的八宿縣購買的;日常用電一直都是靠一台12KW的柴油發電機供電。

環境確實很差,四周都是光山坡,在那裡生活確實很艱苦。應該向守橋的武警官兵致敬!敬禮!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這是革命前輩開路時在征服山刻下的字:

征服怒江、英勇頑強!

官兵們每天都是「枕」著江水入睡,營房前不到三米寬的路下面便是怒江,橋面與水面之間的距離是150-160米左右,到了夏季,水位猛漲,滔滔的江水拍打著岩壁,如雄獅怒吼般。長年累月,官兵們已經習以為常,諸多的習以為常,已經不得不讓官兵融入其環境中。

常年窩居深山峽谷,未婚的中隊幹部和年長的士官都與地方女青年「不結緣」,已婚的幹部也是常年「不著家」,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中隊官兵堅守「橋在人在,把誓言化作風雨中一個個守護平安的身影,用汗水與執著履行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據說在怒江大橋修建時犧牲了不少戰士,「這其中就有一位戰士不慎掉入橋墩里犧牲了,當時沒辦法將他救起來,便被澆築在橋墩里長眠於此,現在雖然老的怒江橋已經拆掉了,但這個橋墩還永久的保留在了怒江上,作為一個永久的紀念。還有一位戰士叫張福林,在檢查排炮的時候,山頂滾石落下來砸在了他身上,他犧牲了,後張福林烈士被追任為築路英雄」。這是當時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穰明德之女穰李華同志講解的文字實錄(來源江西組工微訊)。其實在修建怒江大橋時犧牲的戰士還有不少,湖北衛視的《大揭秘》欄目曾也詳細地講述了修建怒江大橋時十八軍所遭遇的困難。

不準拍照的怒江大橋新橋快要通車了,你還記得它的故事嗎?

從這些事迹可以看出修建怒江大橋時的艱辛和危險,先烈們不畏艱難險阻打通了這條重要通道,他們為祖國的和平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雖然我們今天能安全平穩的從橋上通過,但不要忘記了這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重要通道。

扎西德勒 如果你想去西藏、新疆、青海、貴州的話請聯繫 微信:xz60000索要行程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