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中國鐵科院院史館門前,有一條鐵軌。不長,100餘米,也不再被使用。

在這100餘米的軌道上,呈現了四種不同的軌枕,每一種軌枕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因此,在中國鐵道博物館原副館長金萬智看來,這段鐵軌中,濃縮的是中國鐵路發展的百年歷史。

在金萬智的講述中,除了對於中國鐵路歷史的追憶,還可以了解到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中的三大變化。


速度之變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最深入人心的片段,莫過於隊員們飛身扒上火車的情景。

電影里的火車,正是中國上個世紀50年代膠濟線上的蒸汽機車。

「當時的火車車速只有30公里左右。」金萬智說。換算下來,當時的火車每秒只能跑8米多,跑100米需要12秒多,還不如業餘百米運動員的速度快。所以,能扒上火車並不奇怪。

按照這個速度,北京到上海需要耗時兩天一夜。而現在,復興號列車時速可達350公里,北京到上海只要4個半小時。

金萬智感慨地說,現在列車的每秒鐘可以跑100米,人的眨眼速度是0.7秒。也就是說,「一眨眼的工夫」,七八十米就過去了。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回顧歷史,中國鐵路先後經歷過多次提速。

1993年,中國大陸鐵路旅客列車平均運行速度僅為48.1公里。

1997年,中國鐵路實施第一次提速調圖,開行了最高時速達140公里、平均旅行時速90公里的列車。全國旅客列車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54.9公里/小時。

之後中國實行了四次鐵路大提速,分別將全國列車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55.16公里/小時、60.3公里/小時、61.6公里/小時和65.7公里/小時。

到了2007年,中國鐵路開始實施第六次鐵路提速,在提速幹線開行動車組列車,旅客列車時速可達200-250公里。全國列車平均旅行速度提升到70.18公里/小時。

2017年,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正式開通,時速可達到350公里/小時,中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鐵路速度之變也是中國速度的一個縮影。


車票之變

在鐵科院院史館的陳列室,一張卧具票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票面顯示,時間為上個世紀60年代,卧具費0.60圓。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難道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

金萬智解答了人們心中的疑惑。他介紹,以前舒舒服服坐趟火車要買五六張票,首先要買一張客票,坐快車要加買一張加快票,坐卧鋪要加買一張卧鋪票,蓋被褥還要加買一張卧具票,坐幾號車廂要有一個號條,有了空調車後還要專門買一張空調票。

「算下來,一個人坐趟火車要買五六張票,以至於那時候一名優秀的售票員賣一張票也要花3-5分鐘時間 。」金萬智說。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車票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車票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經歷過那段歷史的售票員回憶稱,賣車票就像抓藥,得配。旅客來買票,不能直接賣一張打上日期的硬板車票,得先看身邊兩條三合板上夾著的紙質票號,也叫「小條」。有了號條,說明這趟車有位置,然後用膠水把號條粘貼在車票上賣出去。

這種火車票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又稱「紙板票」。

「紙板票」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軟紙票」。

1996年,鐵道部成立全路客票發售與預約系統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啟動了全路客票系統的建設,當年8月西安車站即實現了計算機售票。此後,全國鐵路售票系統進行了多次改版提升。現在仍然使用的粉色和藍色「軟紙票」即由來於此。

如今,全國多地已經實現了「刷身份證」進站。人們在互聯網上購票後,無需取票,在進站處刷身份證即可順利進站。

從紙板票到軟紙票,再到磁卡票以及今天的無紙化火車票,一枚小小的車票記錄了中國鐵路服務的變遷。


軌枕之變

多少年來,人們出門坐火車都能聽到車輪和鐵軌之間有節奏的「哐當」聲,今天在動車、高鐵上,哐當聲再也聽不到了。

火車的哐當聲和鐵軌之間的縫隙有密切關係。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1931年的鐵軌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1896年的鐵軌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金萬智介紹,中國鐵路的鐵軌長度經歷了從解放前的10米,到解放初期的12.5米,再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50米,直到今天高鐵中運用的長鋼軌。

隨著鐵軌變得越來越長,軌枕也不斷變化以適應新的需要。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木枕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水泥枕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水泥寬枕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60年代坐卧鋪車還要單獨買一張卧具票?帶你了解不同年代的鐵路故事

整體道床 國是直通車 張文絞 攝

別看軌枕模樣單調劃一,作用卻很大。軌枕既要支承鋼軌,又要保持鋼軌的位置,還要把鋼軌傳遞來的巨大壓力再傳遞給道床。當列車經過時,它可以適當變形以緩衝壓力。

昔日的鐵路多以木材作為軌枕,但由於中國木材資源缺乏、價格貴,後逐漸被水泥枕所取代。

「水泥條枕到水泥方枕,適應了火車速度從30公里/時到100公里/時的變化。」金萬智說,當列車速度達到200公里以上時,水泥枕已經不再適應需要,所以有了現在的整體道床。整體道床一來可以保障火車運行更平順,二來火車速度也可以提高。

在鐵科院院史館前,長達百米的鐵軌中,有1896年的鐵軌,有1931年的鐵軌。在鐵軌的下面,排列著昔日的木枕,後來的水泥枕、水泥寬枕,以及現在整體道床。

因此,金萬智說,短短的百米鐵軌,濃縮了中國鐵路百年歷史的變遷。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忠一 張文絞

編輯:郭凌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