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 IJCAI 理事會主席楊強:IJCAI 19 要突顯 50 周年的「歷史感」和「中國特色」

專訪 IJCAI 理事會主席楊強:IJCAI 19 要突顯 50 周年的「歷史感」和「中國特色」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今年,IJCAI(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將於 8 月 10 日至 16 日在中國澳門隆重召開。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頂級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IJCAI 的舉辦自然備受矚目。

不過今年的 IJCAI 又顯得那麼的與眾不同:對於全世界的人工智慧研究者而言,今年是 IJCAI 的 50 周年;而對於華人來說,今年還是 IJCAI 與中國結緣的 40 周年,不僅如此,選址澳門舉行、由楊強教授擔任理事會主席,這些元素都巧妙地碰撞在一起,讓 IJCAI 2019 註定成為華人心中不同凡響的一年。

「不同凡響」如今也是 IJCAI 組委會中的三位華人成員希望 IJCAI 2019 呈現給世界的面貌,為此,他們在會議籌備工作中,都在以飽滿的熱情和最默契的合作精神推動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他們就是 IJCAI 理事會主席(Trustee Chair)楊強教授、IJCAI 贊助負責人(Sponsorship Officer)張成奇教授以及當地組織委員會主席(Local Arrangements Committee Chair)鞏志國教授。

為了深入了解 IJCAI 2019 更多背後的故事,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一一拜訪了三位教授。本次,我們不妨先讓楊強教授帶我們走進 IJCAI 2019,聊聊它的背後都要哪些值得一說的故事。

專訪 IJCAI 理事會主席楊強:IJCAI 19 要突顯 50 周年的「歷史感」和「中國特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記者拜訪楊強教授

解密 IJCAI 理事會組織架構和日常事務

對於 IJCAI 這類國際學術會議,大家的目光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大會部分,而實際上 IJCAI 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大會,另一個部分則是大家接觸比較少的《人工智慧雜誌》(AI Journal)。《人工智慧雜誌》是 CCF 的 A 類雜誌,相對比較傳統化和理論化,在上面發表的一般都是知識表達和推理等比較傳統的研究方向。在以前,機器學習這一研究方向是很難在《人工智慧雜誌》上發表的,不過現在,隨著機器學習的飛躍式發展,這一方向上在該雜誌上也能夠與其他相對傳統的研究方向平分秋色了。

對於 IJCAI 理事會(Board of Trustees)的具體組織架構,楊強老師進行了介紹:「理事會成員來自世界各國,需要遵循國家之間相對平衡的原則,但是歐美在其中占絕對優勢,二者大概各佔一半。來自亞洲的成員則非常少,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在我之前也只有一位來自日本的亞洲成員。」

作為 2018 年至 2019 年兩屆的理事會主席,楊強教授除了 IJCAI 會議本身,還要負責各國當地的人工智慧學會溝通,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意願得以實現,並從戰略層面上對大會的資金、質量等方面負責。具體而言,他負責的工作內容包括:


  • 第一,組織下一屆大會主席和程序委員會主席的選舉工作。整個選舉過程非常民主,具體流程為:各位理事會成員舉薦候選人,然後將候選人的所有優缺點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同時要避免讓候選人知道自己被舉薦,之後經過一輪一輪的投票選舉出大會主席和程序委員會主席。楊強教授指出,理事會對於候選人的條件主要有四個:一是必須對 AI 領域有足夠的貢獻;二是有獨當一面和很強的組織能力,組織經驗不僅要非常豐富,而且還要是成功的;三是對於社會活動有很高的積極性;四是不能存在任何人種或性別方面的偏見。

  • 第二,負責所有獎項的設置。比如 2017 年設置的首個以人工智慧領域創始人之一馬文·明斯基命名的「馬文·明斯基獎章」(Marvin Minsky Medal),就是由楊強教授出面組織討論並參與設立的。

  • 第三,確定大會舉辦地點。在確定每年的大會舉辦地點之前,理事會主席需要組織組委會來討論決定,具體流程是:首先由每個國家的代表前往組委會講演各國的提案,之後再由組委會投票決定由哪個國家承辦大會。比如說在 2017 年,理事會通過投票最終決定將 2021 年的舉辦權給了加拿大,以及在 2018 年確定將 2022 年的舉辦權給了義大利。

  • 第四,組織日常會議等事務。理事會日常會議的組織工作也由理事會主席負責,此外,比如說需要用到一大筆錢去做某件大事時,同樣也需要理事會主席組織理事會來進行討論決定。

其中,楊強教授表示大會舉辦地點的選擇是一件相對來說比較有挑戰的事情。「因為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太快了,有的地方被選上瞭然而卻遭遇經濟形勢遇冷,比如說今年原本是在泰國舉辦的,然而由於這個國家經濟形勢不好,就舉辦不了,最後由我們的澳門接手了。此外,當年的大會主席和程序委員會主席還需要前往當地考察舉辦場地等,整個過程也是非常舟車勞頓。」

IJCAI 理事會對華人的逐漸認可

2016 年,楊強教授與來自西班牙和加拿大的兩位理事會成員一同參與理事會主席競選。與其他競選一樣,候選人需要進行競選講演,當時楊強教授在講演中重點強調了 IJCAI 的「連接性」,提出了四個要點:


  • 第一,IJCAI 應該區別於各國當地的人工智慧學會,成為一個加強各國人工智慧研究者交流和溝通的國際性平台

  • 第二,IJCAI 應該架起學術界和工業界、教授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橋樑,一方面,要打破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隔閡,讓工業界了解到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也要讓學術界了解研究成果在工業界的落地現狀;另一方面,大會也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與前輩研究者對話的機會,加強教授對於學生的指導性作用。

  • 第三,IJCAI 應該為機器學習、機器人等細分方向的研究者提供與跨領域研究者交流和溝通的機會,讓彼此通過各個領域之間的碰撞產生新的研究思路、帶來新的啟發;

  • 第四,IJCAI 應該作為一個具有集成系統性質的會議,發揮出它的綜合性優勢,將人工智慧領域各個細分領域的研究發現和成果都連接起來。

最終,楊強教授如願當選 IJCAI 2018-2019 年理事會主席。而楊強教授當選理事會主席的背後,其實也映射著華人正在逐漸得到 IJCAI 理事會的認可。這離不開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更離不開華人一直以來在 IJCAI 中所做的努力,楊強教授也從他的角度指出了其中的四個主要原因:


首先,中國人在 IJCAI 會議中的表現日益出色,無論是在 IJCAI 論文投稿數量上還是論文收錄數量上,中國都超越了其他國家;其次,基本上每屆 IJCAI 會議,中國企業所提供的贊助都是最多的,這也能夠體現中國對於 IJCAI 的鼎力支持;再者,中國的經濟地位全球矚目,國際影響力也在日益攀升;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往屆的 IJCAI 會議中,華人在大會組織方面的貢獻日益增強,比如張成奇教授以及周志華教授等華人對會議都做出了非常出眾的貢獻,這也大大改變了理事會的「中國人只會寫論文而不會組織社會活動」的認知。

「理事會其實對華人非常友好」,楊強教授作為一位已在 IJCAI 理事會數年的理事會成員,這是他在理事會對於華人的態度上的最大感受。

關於 IJCAI 2019 選址澳門的「機緣巧合」

實際上,IJCAI 2013 年曾選址中國北京召開,按照 IJCAI 的歷史慣例,中國想要再次爭取到 IJCAI 的舉辦權通常需要 20 年時間。然而為什麼中國澳門能夠在 6 年時間內再次爭取到今年 IJCAI 的舉辦權呢?楊強教授用了「機緣巧合」這個詞來概括其背後的緣由。

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今年 IJCAI 原本應該在泰國舉辦,然而泰國由於其經濟形勢原因而放棄了舉辦權。這一期間,澳門正在面臨從「純娛樂型」轉型為「娛樂 + 會議型」的需求,並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會議辦公室到各國物色比較頂級的國際會議,因此 IJCAI 對於他們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因此當楊強教授等提議澳門去爭取 IJCAI 今年的舉辦權時,澳門政府也快馬加鞭地向理事會呈交了提議,並決定給予多達 50 萬 美元的經費支持,IJCAI 理事會也為澳門的熱情和誠意所打動,最終同意了澳門的提案。

除了將於 8 月舉辦的 IJCAI 2019,澳門實際上已經於今年 4 月份先後舉辦了 ICDE 2019(數據工程國際學術會議)、PAKDD 2019(亞太地區知識發現與數據挖掘國際會議)兩場國際學術會議,這樣看來,澳門在國際會議方面還是做足了功課的,這也為 IJCAI 2019 不久後的到來增加了不少期待。

IJCAI 50 周年的「歷史感」及「中國特色」

與往屆會議一樣,IJCAI 要兼顧會議的「傳統」與「新」。一方面,今年 IJCAI 在會議的具體設置上會一如既往地延續傳統 AI 相關會場、偏向工業應用的 Industry Day、由各個 AI 相關會議的最佳論文彙集而成的最佳論文會場等;另一方面,今年也將帶來多個「新」的內容:


  • 首先,大會議程增加了關於「AI 向善和數據隱私」的圓桌會(Panel),將當前人工智慧領域最熱點的議題引入大會中;

  • 其次,本次大會計劃使用機器人來完成註冊簽到、會場引導等相關的服務性工作,在一些細節處展現 AI 的力量,讓參會者真正感受到「AI 已走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最後,會議還會邀請今年的「馬文·明斯基獎章」得主——Libratus 團隊來進行德州撲克比賽的現場演示,期望能給現場參會者帶來更多驚喜。

在這承載著非凡意義的一年,IJCAI 2019 要突顯的還有 50 周年的「歷史感」和「中國特色」


  • 在 50 周年的「歷史感」方面,大會計劃以「IJCAI 50 周年」為主題策劃慶祝會以及相關的紀念性活動,目前在具體方式上還未完全確實,不過各位計劃參會者可以期待一下;

  • 在「中國特色」方面,首先,IJCAI 組委會計劃以「IJCAI 與中國的 40 周年」為主題與鵬城實驗室策劃一個 China Day 分會場;其次,這一中國特色還將體現在華人蔘會者在本次會議中的比重上,對此,楊強教授表示:「今年在國門前召開,勢必將吸引更多的中國參會者,會議中隨處可見的中國面孔不就是最好的中國特色嗎?」

除此之外,楊強教授也還在積極號召國內高中生和本科生參加 IJCAI 2019,他認為,人工智慧要從最年輕的一代抓起,而本次大會是這些高中生、本科生與人工智慧領域內國際頂尖的研究者交流的絕佳機會。

楊強教授對後輩研究者說的話......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深前輩,楊強教授對於國內後輩研究者的研究工作也非常關注,在採訪最後也為大家提了幾點建議:

第一,要積極了解國際上的研究進程,向走在研究前列的西方國家學習。「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很多研究方向上,中國都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我們要向走在前列的西方國家學習。雖然當前的國際形勢不利於溝通和交流,但是大家保持學習的心態很重要。」

第二,大家又不能僅僅學習,更不要跟風,而是要有勇氣和信心堅持自己的比較小眾的研究方向。「現在國內的研究方向都是清一色的機器學習,然而西方國家還在堅持做小數據推理、規劃等各種各樣的小眾研究,他們短期內可能無法做出成果,但在長期投入後有可能獲得極具革命性的成果。退一步講,即便機器學習現在這麼火熱,未來某個時間點的主流研究方向也完全有可能不是它了。尤其是大學和研究機構中的研究者更是要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說我們現在在做的聯邦學習,一開始大家都不理解我們,但是沒關係,只要我們認為數據隱私是一個重要的主題,我們就堅持做,總有一天人們會醒悟過來說:原來這個很重要。所以大家不要追熱點,因為熱點是永遠也追不上的。」

第三,大家要沉下心來想「人工智慧真正大規模落地」最需要的是什麼,從而為自己找到一個突破口。「AI 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現在也還沒有遍地開花。即便是現在大家認為做得非常厲害的波士頓機器人,實際上也都算不上真正的智能,它們只能憑藉人在背後做大量的編程工作來實現一些非常特殊的動作。所以我們離真正的人工智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怎樣才能讓人工智慧真正大規模落地,是每個研究者都應該沉下心來想的命題,比如說需要數據,大家就多思考哪裡的數據比較多以及怎樣獲得更多的數據;需要算力,大家就多增加算力方面的積累,等等。」

對於 IJCAI,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論文投稿情況了。就在這段時間,論文作者應該也都收到來自 PC 的 Reviews 了,因此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也借著採訪的機會為大家探了一下「軍情」。

據楊強教授透露,今年 IJCAI 共收到 4720 篇投稿,比去年的 3470 篇超出了 1000+ 篇。而組委會也有先見之明地預料到了今年的盛況,因此大幅擴充了審稿隊伍: 2800+ 位 PC 以及 700+位 SPC。至於具體的論文投稿情況,我們後續還會有針對性地採訪 IJCAI 今年的 PC Chair(Sarit Kraus),為大家帶來更多論文相關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TensorFlow 2.0 挑戰賽來啦,15 萬美元獎金等你來拿
MCU頂級玩家將改變嵌入式終端AI市場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