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歷史釋疑 第5期 /奉天玉)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自古以來,「義」之一字都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之一,歷史上與之相關的典故數不勝數,現如今也有很多人為了表明自己重義氣,把「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掛在嘴邊。只不過,這句話因為流傳度太廣,已經被玩環,演變成了「為兄弟兩肋插刀,為女人插兄弟兩刀」。拋開這些惡搞不談,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對兄弟朋友講義氣,就要插自己兩刀,還要插在肋骨上呢?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已經開始絞盡腦汁的思考,歷史上有哪個人在混戰中為朋友擋刀而死,或者替朋友接受刑罰被刺穿肋骨,甚至會一邊思考一邊抑制不住自己的敬佩之情。這個典故的主人公的確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但是他為朋友「兩肋插刀」卻是誤傳。這是怎麼回事呢?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原來,這個典故相關的主人公不是別人,正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秦瓊秦叔寶,此人不僅戰功赫赫,在江湖上更有「小孟嘗」之稱,是義薄雲天的典型代表,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會朝自己的肋骨插兩刀表明自己重義。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兩肋插刀」的典故出自《隋唐演義》,當初秦叔寶因為人命官司被發配幽州,雖然在這裡有姑父姑母的照顧,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相交,還有光明的前途,但是作為一個孝子他卻舍不下家中的老母,想要回家盡孝。羅藝夫婦雖然不舍,用各種各樣的借口多留了秦叔寶幾個月,最終還是不得不放他回鄉探親。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按理說,壓抑了這麼久的思鄉情,再加上對母親的思念和擔憂,他應該歸心似箭,路上不做任何停留才是。但是到了一個叫兩肋庄的地方,他遇到了兩條岔道,一條通山東,可以直接到家,一條通山西,是其結義兄弟單雄信的安身之處。雖然他恨不能下一秒就回到家中,卻覺得路過兄弟門前不去探望是不義之舉,於是調轉馬頭直奔山西。秦叔寶的這一舉動被稱之為「兩肋庄走岔道」。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後來,可能有好事者覺得,僅是探望兄弟無法體現秦叔寶的義薄雲天,於是把此事與後來程咬金劫皇綱被楊林抓獲時,秦叔寶為救程咬金起兵反隋的事情結合在了一起,演變成了另一個故事,也就是「兩肋插刀」如今公認度最高的起源——秦叔寶奉命前往澄州捉拿「響馬」,因為獲案的人中有他的兄弟,於是他提前給兄弟通信讓他們躲避,然後自己染面塗須前往澄州冒充「響馬」。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秦叔寶前往澄州的路上,經過兩肋庄,面對兩條岔路,他陷入了猶豫,一條是回家的路,家中還有老母妻兒等著他安穩度日;一條是通澄州的路,可以全了兄弟義氣卻生死未卜。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他還是前往了澄州,於是有了秦叔寶為兄弟「兩肋岔道,義氣千秋」的說法。

人們常說「為兄弟兩肋插刀」,為什麼要插刀,這個說法怎麼來的

再後來,因為兩肋庄這個地名知名度不高,提到「兩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身體兩側的肋骨,所以「兩肋岔道」的說法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被誤傳為了「兩肋插刀」,如今更有脫口秀演員用這個詞來戲稱剖腹產。

不知道如果秦瓊死而有靈,會作何感想呢?

參考資料|《隋唐演義》《單田芳評書》《文史博覽》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明太祖深夜加班,喝了宮女送的粥勃然大怒竟下令殺人,何故?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