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8.若能常常念誦《金剛經》,就能明心見性六祖壇經淺釋

8.若能常常念誦《金剛經》,就能明心見性六祖壇經淺釋

行由品第一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現在我們說到《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行由,就是六祖大師行事的由來,修道的由來,得法的由來。他本是斬柴出身,砍柴的人;本來是不認字,是很粗魯的一個人,可是他能一聞即悟。現在這是講他的行為,和他得法的由來。這是壇經的第一品。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時大師至寶林」:時,是當時,就是六祖大師那個時候;他到曹溪寶林山。「韶州韋刺史名璩」:韶州,現在叫韶關;刺史就是做官的,管那個地方的。那韶關刺史名字叫韋璩,「與官僚入山」:與做官的和這一切的人,來入山「請師出」:請六祖大師出山。「於城中大梵寺講堂」:城中,就是韶關城裡。韶關城那時候,有個寺叫大梵寺,現在叫大鑒寺;就是因為六祖被封為大鑒禪師,所以虛老在那兒復興南華寺時,又整修這個大梵寺,就改名大鑒寺。在這個寺裡頭有個講堂,很寬闊的,可以容納幾千人,「為眾開緣說法」:在這個時候,六祖大師,就給大家說法。

「師升座」:六祖大師,升了法座,「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刺史官僚,有三十餘人,讀書的人和學士、秀才之類的,也有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有比丘、比丘尼,又有老道士,又有俗人,有一千多人,「同時作禮」:在這個時候,都向六祖大師頂禮,「願聞法要」:都願意六祖大師,給他們宣說佛法的要略,這個要緊的地方。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大師告眾曰」:六祖大師就說了:「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大師一開口,就說:我們每一個人的菩提自性,也就是佛性,也就是這個覺性,這個般若性、智慧性,這叫「菩提自性」。「本來清凈」:本來它是清凈沒有染污的,沒有一些委曲相;無諸委曲相,直心是道場。「但用此心」:你若能明白你這個心,照著去修行,不要有貢高我慢心,不要有妒忌心,不要有障礙其他人的心;但用此心,用什麼心呢?就用這個菩提心。「直了成佛」:你若直心是道場,把你一切的凡情、物慾了了,就能成佛。這是六祖大師開門見山,就教人要去你的欲,斷你的愛。你不能對一切物質、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生大執著。

所以修道的人,第一不要攀緣,不要向任何居士,或者什麼人,去拉攏關係。你一拉攏關係,就是不合法,就與道相違背。我們修行,說我懂得修行;你說你懂得修行,但是你若放不下攀緣,那都是假的,是騙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攀緣、不化緣、不求緣,在美國佛教是一個開始,我們都要有通天徹地的志氣,人人都要有千魔不改、萬魔不退、百折不撓的精神;你要能這樣子,要立志頂天立地。不要口裡說得很好,說完了,行為上卻很顛倒的;這是修道的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惠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六祖大師又說,「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各位善知識,我請你們聽一聽,我惠能行由得法事意;什麼因緣,我得到法?得法是怎麼一回事?前後我說說給你們聽一聽。他說,「惠能」我啊,「嚴父本貫范陽」:我父親本來是在北方范陽那兒住的,「左降流於嶺南」:在那個時候,大約有什麼錯誤,充軍就充到嶺南,做流放的人,「作新州百姓」:就是現在廣州新興的地方。

「此身不幸」:說我出生在寒微的家庭,很不幸的,「父又早亡」:父親很早就死了,「老母孤遺」:我的母親帶著孤兒,這麼抱啊、養大這孤遺。「移來南海」:後來移民到南海縣,大約是廣州新興那兒。「艱辛貧乏」:艱是艱難,辛是很辛苦的,貧是貧窮,乏是沒有錢,「於市賣柴」:一生來就在這貧寒的家庭,所以沒有機會讀書;於是乎,就以斬柴來謀生,維持生活。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時有一客買柴」:在這個時候,有一位客人買我的柴,「使令送至客店」:他叫我擔柴,送到他所住的客店裡。「客收去」:把柴收去,「惠能得錢」:就得到錢,「卻出門外」:就退出到門外去了。「見一客誦經」:見到一個客人在那兒念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我一聽見客人念這個經,心裡就開悟了。聞到什麼呢?聞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明白了。

現在《六祖壇經》也在,《金剛經》也在,我們每個人,差不離地都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都見過,也都聽過,可是我們可惜就沒有開悟。

【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

「遂問客誦何經」:你念的是什麼經?「客曰:金剛經」:說我念的是《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說你誦的這部經,從什麼地方請來的呢?「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我在湖北黃梅縣東禪寺那地方來的。「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說此寺是弘忍大師在那地方教化眾生,「門人一千有餘」:他的徒眾,有一千多人。「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我到那地方聽講過,又請回來現在我誦的這部經。

【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說若能常常念誦《金剛經》,就能明心見性,「直了成佛」:就可以成佛了。「惠能聞說」:惠能聽見之後,這六祖大師也是「宿昔有緣」:在早前有緣;「乃蒙一客」:蒙一個客人,「取銀十兩,與惠能」:他拿十兩銀子給我,「令充老母衣糧」:令我回去安置老母,給老母做衣服和吃飯的費用。「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他叫我就到黃梅,去參拜五祖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353.誦〈普門品〉的明顯感應和秘密感應法華經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