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一把火燒毀了巴黎聖母院,卻無法毀掉巴黎城的風骨

文史宴:一把火燒毀了巴黎聖母院,卻無法毀掉巴黎城的風骨

文/科西嘉的鷹

從某種意義上說,巴黎就是法國的一大半,在國家歷史上地位如此重要的首都世間罕見。而巴黎聖母院作為巴黎的象徵,歷史上既享受過無上榮光,也經受過巨大磨難,不過,每一次磨難她都能夠歷劫重生,相信這一次也不例外。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把火燒毀了巴黎聖母院,卻無法毀掉巴黎城的風骨:它是如何成為法蘭西心臟的?

「如果你有幸在巴黎度過青年時代,那麼巴黎將伴隨你一生,有如一場盛宴。」

——海明威

的確。除了它,世界上還從未有過一座這樣的城市,承載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絕大多數的歷史記憶,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王朝更迭,歲月飛逝,卻依舊是一個民族心中永恆的精神支柱,成為一個國家賴以生存、永不泯滅且永遠充滿活力的心臟。

一把大火可以燒毀巴黎城的中心,偉岸的哥特式尖頂也倒坍在廢墟之中。只是,經歷了數次磨難與重生的巴黎,永遠不會堙沒在歷史的塵灰中。

讓我們回到兩千年前,重溫這座浪漫之都遍布艱辛與血淚的成長之路。

塞納河的恩賜與基督的洗禮

1

時間撥回到公元前五百年。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文明都已經邁入了鐵器時代。鐵器的出現帶給了西歐的凱爾特部落全新的生活方式,但這也意味著不斷膨脹的人口和持續狹窄的生活環境,擴張和人口遷移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公元前三世紀,凱爾特人的一個後來被稱作「賽農人(Senones)」的部落從萊茵河畔的洛林高原上東進,踏上了尋找新的家園的漫漫征途。

賽農人很快發現了靜靜流淌的塞納河。北大西洋的暖流讓這裡常年溫暖而又濕潤,塞納河豐沛的水量滋養著兩岸平原上肥沃的土地。上游的泥沙在河道的彎曲處堆積,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貿易基地。賽農人便在這裡定居,成為了巴黎人的祖先和這座城市的開創者。定居在塞納河畔的賽農人,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巴黎西(parisii)人。

巴黎西人通過河運展開貿易,他們的貿易船穿過塞納河,進入大西洋,最遠甚至可以沿著海岸,到達伊比利亞半島。貿易的繁榮讓這片土地生機勃勃,人口的增長也讓這個小小的聚落開始擴張。

羅馬帝國對於高盧地區的征服也讓聚落的發展邁進了快車道。劇院、澡堂、神廟甚至一座斗獸場在塞納河畔拔地而起,城市的範圍也不僅僅局限在塞納河中那片不足十平方公里的小洲上,而是向兩岸飛速的擴展。

羅馬時代的巴黎城

時稱巴黎西人的盧泰西亞,Lutetia

公元三世紀,在賽農人建立這座城市六百年後,又一個在巴黎城歷史上劃時代的時刻來臨了。一個名叫德尼斯的傳教士從南方來到了盧泰西亞,他還帶來了一種名為「基督教」的宗教。

羅馬帝國的統治者畏懼他日益增長的聲望和這種神秘宗教的煽動力,在城北的一座高丘之上將德尼斯處死。傳說德尼斯懷抱著他掉落的頭顱,向北走到了一座小村,他將那裡選做了自己的長眠之地。

他在那裡倒下,被他的信徒們埋葬。如今,那塊山丘叫做蒙馬特高地,一座聖德尼大教堂在那上面矗立,是歷代法王的長眠之地。而他殉教的那個小村,被喚做聖德尼,是法蘭西大球場的所在地。

懷抱著自己頭顱的聖人德尼斯(St.Dennis)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聖德尼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守護者。他在城市的最高點聳立的塔尖之上,俯瞰著這座城市的生長。

聖德尼大教堂

埋葬了24位法國國王

戰火中的崛起

2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克洛維一世將這座城市定為了他王國的都城。巴黎正式地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名字,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中再也沒有改變。

時間進入公元八世紀。墨洛溫王朝的宮相矮子丕平篡奪了王位,加洛林王朝的國王成為了巴黎城的主人。但是,這些巴黎城的新主人們發現,城市的周圍,有著一群不懷好意的鄰居。他們就像當年的巴黎西人一樣,駕駛著小舟,在塞納河上來往。他們有著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維京人。

公元845年,巴黎城迎來了一場空前的危機。5000多名維京人乘坐著240艘船隻,沿著塞納河溯流而上,直抵巴黎城下。巴黎城的主人禿頭查理無法抵禦他們的攻擊,恥辱地向強盜們繳納了超過257公斤的金銀,才將這座城市從強盜的手中贖回。111名法蘭克的士兵被弔死在了塞納河的小島上,維京人用戰俘向他們的諸神致以敬意。

公元800年左右的巴黎城

可見,巴黎城的中心還在塞納河中央的西岱島上

四十年後,維京人捲土重來。700艘船隻搭載著超過30000人的軍隊,再一次地來到了巴黎城下。彼時,西岱島與塞納河兩岸各建有一座橋樑,低矮的橋洞阻止了維京人繼續溯流而上的希望。維京人只能攻下巴黎城,才能到富庶的勃艮第地區劫掠,巴黎再一次地面臨滅頂之災。

第二年的春天,維京人終於燒毀了兩座橋樑中的一座。等到他們返回的時候,巴黎城的主人們再一次地繳納了贖金,換取了城市的保全。

圍攻巴黎

公元987年,巴黎城的主人休斯·卡佩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統治者,他和他的後代將用近千年的時間,將這座城市從小島上的要塞,擴展成為整個法蘭西乃至歐洲大陸的中心。

在接下來的幾百年中,塞納河與蒙馬特高地之間的沼澤被填平,市場、要塞與宮殿拔地而起。1190年,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在塞納河的右岸建立了盧浮宮要塞。雄偉的城牆和宮殿將橫跨塞納河的橋樑囊括其中。在西岱島之上,一座大教堂拔地而起。它將被冠以巴黎的名字,聞名世界。巴黎的神學院也被改為了一座教育中心,日後的巴黎大學將從這裡走向世界。

時間步入十二世紀,上帝的事業開始號召著遠在西方的歐洲人們。聖城耶路撒冷與聖殿期待著信徒們的解放。大主教在巴黎聖母院高舉著十字架,出征的騎士們跪在地上,接受上帝的祝福。

1239年,耶穌受難的紫荊冠被從耶路撒冷奉回。自那時起,它便一直藏在巴黎聖母院的尖頂之上。

1345年,歷經180年的修建和數代建築師的努力,巴黎聖母院終於竣工。輕盈的穹頂,鮮明的哥特式尖塔與複雜精美的木製曲梁鑄就了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輝煌。這座矗立在塞納河中的大教堂,奉存了聖德尼和聖熱內維耶芙的聖遺骸與珍貴的耶穌遺物,成為了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象徵。

偉大的巴黎聖母院

然而,巴黎城的擴張與繁榮在三百年後再一次戛然而止。來自英倫三島的維京人的後代再一次地來到了這片土地上,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成為了征服者,而不僅僅是過往的強盜。

1418年,英法百年戰爭中,巴黎城被英格蘭—蒲隆地聯軍佔領。這一次的佔領長達近二十年,巴黎城遭受了徹底的洗劫和毀滅性的打擊。1422年,年僅十歲的英王亨利六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蘭西國王,巴黎城最屈辱的時刻就此到來。

1410年的巴黎城

8年後,這裡就會化為一片廢墟

1436年,巴黎城獲得了解放。然而,災難並未離這座城市而去。接踵而來的是無休無止的宗教紛爭和血腥的屠殺。1572年8月24日聖巴托羅繆之夜,天主教軍隊洗劫了巴黎,胡格諾新教徒被屠殺,塞納河水被鮮血染紅。1610年,平息了法國宗教紛爭的亨利四世在塞納河畔被刺殺。

聖巴托羅繆之夜

黎塞留的到來讓長久的紛爭告一段落,在這位紅衣大主教的治理下,一個強大的帝國以巴黎為中心初現雛形。宗教與紛爭都被擱在了一邊,國王成為了整個國家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這之後,太陽王的時代來臨了。

太陽王路易十四

歐洲之都

3

強大的中央集權讓全法蘭西的行政中心巴黎日益地龐大。巴黎佔據了壓倒外省的絕對地位,汲取乃至透支了整個國家的精華。全國的貴族們被從封地中召喚到巴黎,繼而是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

隨著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擴張和征服,巴黎城成為了全法蘭西最耀眼的光芒。在通往外省和外國的大道上,達官顯貴的馬車一輛接著一輛。塞納河兩岸的工場、作坊與印刷廠的數量在迅速地增長,城市的面積也在不斷地擴大。

路易十四去世的時候,巴黎城的人口達到了50萬,是第二名里昂的十倍。任何一座其他的城市已經被遺忘,人們在法國只記得巴黎。

1740年,孟德斯鳩在給他的朋友寫信中說:「在法國,只有巴黎和遙遠的外省,因為巴黎還沒來得及將他們吞噬」,巴黎城「已經成為了法國本身」。

1789年7月14日,憤怒的巴黎民眾攻陷了象徵著舊制度的巴士底獄。一場風暴在法蘭西的心臟中孕育而成,即將席捲整片法國,帶個世界無窮無盡的影響。喬治·魯德將這稱為「巴黎的力量」。

在這座城市中即將上演的,是一出出跌宕起伏的劇目。巴黎,已經為羅伯斯庇爾、拿破崙這樣的梟雄們搭好了劇台。他們將通過巴黎城這條線,盡情地操控著法蘭西這隻龐大的木偶。

1789年的巴黎

陰謀家的舞台

4

時間進入1789年的10月,飢餓與災荒正折磨著巴黎城的民眾,他們已經越來越無法忍受高昂的物價和短缺的生活必需品。

同時,國王在凡爾賽召見弗蘭德斯集團軍的消息開始在巴黎城內蔓延。更有謠言聲稱,這些軍官們在宴會上親吻瑪麗王后的裙角,將巴黎民眾心中象徵著自由與希望的三色徽踐踏在腳下,民眾有遭到鎮壓的危險。

1789年10月5日,遊行從巴黎的婦女中開始了。在革命鼓吹者的鼓勵下,她們洗劫了城市軍械庫,包圍了凡爾賽宮,經過衝突之後迫使國王一家和國民制憲議會返回巴黎。

凡爾賽婦女大遊行

1791的6月20日,無法忍受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一家從杜伊勒里宮中逃出,向著北方邊境飛速行進。然而在邊境小城瓦倫,國王的車隊被群眾攔下。隨即,王室被群眾簇擁著返回了巴黎,國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君主立憲派的執政地位走向了下坡路。

1792年初,在強烈的愛國主義聲潮中,國民立法議會通過了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宣戰的決議。來自法國各地的義勇軍開始湧向巴黎城,一位斯特拉斯堡的皮匠譜出的歌曲開始在全國傳唱。因為將這首歌帶到巴黎的是來自馬賽的義勇軍,這首雄壯慷慨的歌曲便以《馬賽曲》的名字而流傳於世。

1792年8月10日,雅各賓黨人在巴黎城發動起義,史稱「八月十日事件」。巴黎的民眾和起義軍隊圍攻了王室所在的杜伊勒里宮,國王衛隊調轉槍口指向了王宮,守衛王宮的只剩七百餘名瑞士衛隊。起義軍和巴黎民眾屠殺了瑞士衛隊,國王一家被軟禁。旋即,法國廢除了君主制。

轉年1月20日,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台。自那時開始,豎立在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剃頭機」便開始了一刻不停的運動。巴黎城,乃至整個法國,進入了「恐怖統治時期」。巴黎城再一次被鮮血染紅。

1793年,革命者將聖母院改名為「理性聖殿」,雅各賓黨人肖梅特在聖殿中主持了盛大的理性崇拜典禮,聖母院聖壇被改名為「哲學聖壇」。隨後,巴黎聖母院在炮火與硝煙中歷盡磨難,但隨即就被整飭一新。

1794年7月28日,巴黎城再一次淪為了政變的舞台。這一天,熱月黨人發動了政變,將雅各賓派成員送上了斷頭台,恐怖統治終於結束了。然而,陰謀和叛亂還遠遠沒有停息。

1795年10月5日,叛亂再一次的發生了。保王黨人企圖通過武力直接奪取政權恢復君主專制,這一次,迎接他們的是鋪天蓋地的葡萄雨。巴黎衛戍司令拿破崙·波拿巴用霰彈殘酷地鎮壓了叛亂,維護了新生的督政府。在不久的將來,他的名字將會令全歐洲膽寒。

工業文明下的巴黎

5

1804年,那個科西嘉的矮子拿破崙·波拿巴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蘭西帝國皇帝,革命的捍衛者最終也與他之前的那些匆匆過客王侯將相一般殊途同歸。

拿破崙加冕儀式

拿破崙為巴黎城帶來了雄偉壯觀的凱旋門,但也給整個法國帶來了戰爭的傷痛和最後的毀滅。

1814年,反法同盟軍隊開進巴黎。拿破崙在榮軍院與近衛軍將士告別後,踏上了前往厄爾巴島的旅途,路易十八在巴黎民眾的唾棄中重回巴黎,三色旗被焚燒,波旁家族的鳶尾花旗時隔三十年後再一次地佔領了巴黎城的大街小巷。只是,這一次註定不會長久。

1815年,拿破崙便重回巴黎。儘管百日王朝如彗星一般隕落,但這足以為巴黎城的波旁主人們敲響喪鐘。

1830年的七月革命送走了波旁家族的最後一位巴黎城的主人,奧爾良家族進入了巴黎城。巴黎的第一條鐵路在7年後開通,現代的交通為巴黎的生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儘管奧爾良王朝在1848年被席捲歐洲的革命推翻,但這已經無法阻止工業的浪潮將巴黎帶入下一個歷史紀元。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燃氣燈將會點亮巴黎城內的大街小巷,新的林蔭道和公園、劇場和下水道將會重塑整個城市的形態結構,將一個全新的生命帶給巴黎城。

奧斯曼工程與悲壯的犧牲

6

拿破崙一世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利用叔叔所積累的威望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革命後的國家的執政地位,並在不久後成為了皇帝。

在這位主人的授意下,帝國工程師喬治·歐仁·奧斯曼開始對巴黎城進行了歷經二十餘年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了拆除擁擠的髒亂的中世紀街區、修建寬敞的街道、林蔭道、大的公園和廣場、新的下水道,噴泉和建設水渠以及向巴黎周圍郊區拓展等涵蓋了巴黎各方面的巨大工程。

這場改造大大地改變了巴黎的城市格局,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對已建成城市進行大規模的徹底的改造。

十九世紀巴黎城的燃氣燈遍布全市

奧斯曼把中世紀形成的城市道路網改成了寬闊的林蔭道,並形成網路;他又改造了下水道,令其最終匯聚流入塞納河;他還制定了主幹道兩側建築物的標準,使道路景觀成不被建築影響。

為了有效的防範自上個世紀以來便在巴黎城盛行的叛亂與起義,所有的彎曲的街道都被取直,寬闊的馬路讓街壘的構築幾乎成為不可能。這一規劃最終讓十數年後的那場起義淪為了徹底的屠殺。

1870年的色當戰役,拿破崙三世率領法軍恥辱性地敗給了新興的德意志帝國。德軍長驅直入,直抵巴黎城下。巴黎無產階級組織國民自衛軍,建立巴黎公社,抵抗侵略者的掠奪。

法國臨時政府與普魯士結盟,殘忍的地鎮壓了巴黎公社的起義。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最後的500餘名戰士在巴黎城北拉雪茲神父公墓力戰不支,全部被殺。巴黎歷史上最悲壯的篇章就此譜寫而成。

公社社員牆

後記

7

1945年4月2日,夏爾·戴高樂將軍在巴黎市政廳前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講:

「在命運之神選來向全世界發號施令的地點中,巴黎一向是特別具有象徵性的。特別是在法國土地上決定歐洲命運從而也決定世界命運的那些歷史時代,更是這樣……

「在亨利四世想在本國首都復國以結束宗教戰爭於巴黎城下,並且向飽經憂患的基督教徒指出容忍是得救之道的時候,是這樣……

「在三級會議向全國和全世界宣布人權宣言的時候,是這樣……

「在1940年沒有設防的巴黎不幸淪入敵手、由於法國失去屏障,歐洲的自由瀕於滅亡、全世界都受到威脅的時候,還是這樣……

……

「巴黎,為了法國的解放,為了榮譽,為了勝利,我們接受您為我們的同志!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日本武士是怎樣凌駕於天皇和貴族之上的
文史宴:武士崛起促進了日本的繁榮,直到戰國時代來臨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