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政府如何籌措甲午戰爭軍費?

日本政府如何籌措甲午戰爭軍費?

文|陳卿美

甲午戰爭,是一場國運之戰。日本以舉國之力發動戰爭,冒險一搏,並大獲成功。中國雖然沒有舉國抗戰,但巨額的賠款又耗傷了元氣,加劇了清王朝的衰落。發動這場戰爭對日本來說,很不輕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錢的問題。面對海量的軍費開支,日本政府又是如何籌集的呢?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蓄謀已久。這點不是隨口一說,污衊日本人,而是有證據支撐的。通常來講,蓄謀發動戰爭,一定會提前進行各項軍事準備,比如購買武器、擴充軍隊。如此,便會導致軍費開支大增。事實上,日本在甲午戰爭前二十年,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甲午戰爭海戰圖

據日本大藏省《明治財政史》記載,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開始實行財政預算公開制度。隨後,各年度的軍費預算便不再是秘密。

1873年,軍費預算為1070.9330萬日元,占當年財政收入的17.1%;

1883年,軍費預算為1904.6718萬日元,占當年財政收入的23.5%;

1894年,軍費預算為2282.2146萬日元,占當年財政收入的27.0%。

不難看出,從1873年到1894年,二十年的時間,日本軍費預算增長了113.1%。如此大規模的軍費預算增長,意欲何為呢?

預算只是提前預估,實際的軍費開支又是如何呢?大隈重信的《日本開國五十年》中記載:

1872年,日本陸軍的經常性經費為727.9736萬日元。

1893年,日本陸軍的經常性軍費為1241.9829萬日元,特別支出230.1597萬日元,合計1472.1226萬日元。

僅用二十年,日本陸軍的軍費開支就翻了一倍。

相比陸軍,海軍增長更厲害。

1872年,海軍經常性軍費為199.5509萬日元。

1893年,海軍的經常性軍費為514.1475萬日元,臨時費用298.9445萬日元,合計810.0921萬日元。

同樣是二十年,日本海軍的軍費則翻了兩番。

將1893年的陸軍軍費開支與海軍的軍費開支相加,1472.1226萬 810.0921萬=2282.2147萬日元。這個數字正好等於1894年的軍費預算2282.2146萬日元。

軍費預算快速增長不一定意味著要發動戰爭,前提是財政收入也同樣快速增長,但日本並沒有做到。據統計,二十年內,日本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只有21.7%。甲午戰爭爆發前一年,即1893年,日本當年的財政收入是8300萬日元。

順便提一下,日本明治政府的財政收入大致有幾塊構成,一是各富商的捐款,二是租稅收入,包括地稅、酒稅、關稅,其中又以地稅佔比最大。三是臨時稅種,如煙草稅、釀造稅等。四是官民捐獻,遇到戰時,號召百姓捐款,官員捐工資。五是發行軍事公債。六是動用皇室資金。雖然渠道很多,但明治政府家總是沒有多少餘糧。

前文提到,日本的軍費開支只佔財政收入27.0%。如果沒有戰爭,這個比例雖然很高,但也在承受範圍內。甲午戰爭的爆發,打破了這種平衡。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打響。戰爭一響,黃金萬兩,不是送來黃金,而是要大把花錢。根據《明治財政史》記載,8月9日,日本大藏省召開第一次籌措軍費問題專門會議,制定了甲、乙、丙三種方案。

甲號方案預估軍費總額為5000萬日元,戰爭時間持續為半年,即1894年7月至12月;

乙號方案預估軍費總額為1億日元,戰爭持續時間為一年,1894年7月至1895年6月;

丙號方案預估軍費總額為1.5億日元,戰爭持續時間為一年半,1894年7月至1895年12月。

以1893年日本財政收入8300萬日元來計算,甲號方案的5000萬日元還是能承受的,但若加上當年的常規軍費預算2282萬日元,就達到了7282萬日元。這個數字已經逼近整年的財政收入。但日本人就是瘋狂,10月23日,日本天皇批准戰爭預算1.5億日元。四個月後,再次追加1億日元。總經費預算為2.5億日元,整整三倍於年度財政收入,不花大力氣籌措軍費是不行的。

對於如何籌措軍費的問題,日本政府內也有不同爭論。伊藤博文等人想利用百姓的熱情搞捐款,按他們的估計,只要募捐到1500萬日元就保證打一年。事後證明,軍費開支遠遠超出想像,這套方法根本不管用。松方等人反對捐款的方式,認為籌措力度太小,需要發行國債。這一主張得到了眾多企業家的認同。事實證明,百姓的捐款最終只有295萬日元。伊藤博文實在是高估了百姓的愛國熱情。

戰爭開打一個月後,第一批3000萬日元軍事公債開始發行,年息是5%,每百日元的購買價為100日元。三個月後,再次發行5000萬日元。年息也是5%,但每百日元的購買價降為95日元。考慮到民眾的承受度,採用分期付款,最多可分為7-8次。其實就是按揭的玩法。

大藏省大臣渡邊國武號召財經界大佬帶頭應捐,同時號召各地銀行配合應捐。但銀行對這種理財產品反應冷淡,原因是怕引發金融動蕩。大藏省與日本銀行聯合做出承諾,國債可作為擔保進行貸款,100日元國債可貸款95日元。如此才打消了市場的擔心。

日本購買國債的熱情很高,甚至出現了狂熱的景象。一些政治家欣喜地認為,這是日本百姓愛國的體現。但事實並不是如此,時任日本銀行支店長的高橋是清看到了幕後真相。

據《高橋是清自傳》記載,高橋是清認為,大都數百姓都是從銀行借錢來購買國債。因為國債具有擔保性,可貸款。買了1000日元國債,再用這1000日元進行擔保貸款,貸款下來繼續買國債。如此,就像滾雪球一樣。

事後證明,發行國債是對的。國債的收入占軍費來源的一半以上,達到1.17億日元。不過,國債的缺陷是速度慢,因為規定分期後,時間被拉長,甚至長於甲午戰爭的時間。戰爭結束,還有一部分錢沒有收上來。

另一方面,日本銀行開始向國外借款。據《日本銀行百年史》記載,日本銀行在甲午戰爭期間共借款四次,分別是10月份借款600萬日元、11月份借款650萬日元、12月份借款703萬日元、1895年2月借款411萬日元。四次借款合計共2364萬日元。總體來說,借款並不多,日本政府還是很謹慎的。

戰爭開始時,英國方面願意借款2億日元,年息4%。伊藤博文主張借外債,但遭到日本銀行總裁川田小一郎與松方等人的反對,他們擔心借款過大,後果很嚴重。最終川田小一郎等人說服伊藤博文,放棄借外債的方法。他們相信,憑藉日本國內的實力完全可以打贏這場戰爭。

據大藏省《臨時軍費收入決算明細》記載,日本的軍費大致有幾項來源,發行國債所佔比例最大,1.16805億日元,佔51.9%;國庫結餘款為2393.9萬日元,佔10.4%;百姓捐款為295萬日元,佔1.3%;佔領地與雜項收入為307.9萬日元,佔1.4%;特別資金轉入款為7895.7萬日元,佔35.1%。五項合計為2.2573億日元。這個所謂的「特別資金」就是來源於清政府的賠款。

戰爭持續了九個月,對於日軍軍費的總開支說法不一,有說不超1.2億日元,也有說達到2億日元。如果根據大藏省統計的臨時軍費收入,減去清政府賠款轉入軍費的特別資金7895.7萬日元,就是1.46673億日元。由此大致也可以推測到,日軍的軍費估計在1.5億左右。

日本政府在籌措軍費時,一直對國外借款非常小心,因為擔心被列強操縱,成為殖民地。對比之下,清政府就悲催了很多,借外債如抽大煙,儼然已經上了癮。戰後賠償,沒有外債根本撐不下去。

甲午戰爭猶如一場賭博,日本賭贏了,且大發其財,並刺激了日本的再次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