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犯了三個錯誤,自己烏江自刎,還連累三種楚國人

項羽犯了三個錯誤,自己烏江自刎,還連累三種楚國人

若論起歷史上的悲情英雄,恐怕沒有人能夠超過項羽。秦末天下大亂,農民起義軍本身是一群烏合之眾,一切都是從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開始改變,項羽打破秦軍後,義軍才算看到了勝利的希望。雖然不是項羽親手滅亡秦朝,卻是他給了秦朝最致命的一擊,為暴政敲響了喪鐘。《史記》記載,項羽贏下巨鹿之戰後,召見諸侯的將領,這些人見他的時候非常害怕,跪著向前走,不敢抬頭,這個威風就算秦始皇也不曾有過。

然而我們知道,項羽最終是以失敗者的姿態呈現於史書。公元前202年,劉邦手下大將齊王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之後率領大軍南下,直逼項羽的軍隊;而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也率領自己的軍隊分別從東方和南方進攻項羽;司馬周殷原本是項羽手下大將,這個時候也反叛了,自南而北進攻項羽;劉邦在屢次被擊敗後,再度得到了漢中蕭何募集的新兵,帶領本部20萬大軍自西向東攻打項羽,項羽大軍被五路合圍,史稱「十面埋伏」。

從項羽敗亡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僅諸侯要聯合消滅他,連他自己的部將也背叛他。《史記》記載,項羽本來帶領幾百士兵突圍時迷路,向農夫問路時連農夫都騙他向左走,結果左側是一片沼澤,耽誤了時間的項羽最終被漢軍追上,走投無路的時候又不肯獨自坐船渡江,最終在烏江自刎。

從巨鹿之戰的人生巔峰到烏江自刎,項羽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對於項羽的失敗,歷史上有很多看法,但普遍認為他在取得諸侯霸主地位的時候,沒能合理的分配勝利果實,是他失敗的根本,漢朝丞相王陵曾評價:「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而項羽分配勝利果實的錯誤中,最具代表性的錯誤有三個:

一:懷疑范增的忠誠度

劉邦在評價項羽失敗原因時曾經指出「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范增從項梁時代就跟隨項氏,最初的目標是建立姜子牙一樣的功績,對於項羽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韓信對劉邦的作用,項羽自己雖然百戰百勝卻不能平定諸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下沒有放心的能夠分兵的將領,唯獨范增比較靠譜,項羽進攻劉邦時全靠范增防禦韓信。

而且項羽懷疑范增的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因為陳平有意挑撥離間的計策生效。陳平僅僅帶領一些金銀,就讓項羽懷疑范增的忠誠度了。而范增最終向項羽請辭,路上病發而死,他所代表的的不僅僅是他自己,而是項羽對待全天下謀士的態度。項羽這樣對待范增,顯然他的帳下就不會有蕭何、張良、陳平這樣的能人。就彷彿三國時期的袁紹,條件優厚,很多人投靠,卻根本不能使用,最終人才都投靠了敵人。

二:分封三位秦國降將

建立統一戰線,與敵人化干戈為玉帛當然沒有什麼問題。項羽把劉邦驅逐出漢中後,燒掉了阿房宮,自己看著千瘡百孔的咸陽不願意多待,就將秦國舊地分給了三位秦朝降將,雍王章邯、翟王董翳、賽王司馬欣。從後來的結果來看,三個人都算是對得起項羽。可是項羽分封了他們,又如何讓劉邦等諸侯信服?

而且項羽手下的范增、季布、鍾離眛、虞子期等最忠心、功勞最大的兄弟們反而沒有寸土,最後這些人還紛紛被項羽懷疑而走投無路。可以試想一下,當年武王伐紂,雖然最後仍然分封了紂王的兒子,但是如果他僅僅封了紂王的兒子,卻不封姜尚等功臣,就算姜尚他們最後不造反,武王不也會被後人恥笑?

三:江東父老未得項羽尺寸實惠

項羽叔侄起兵之初,靠的就是江東子弟信任。本來會稽太守殷通拉他們叔侄一起創業,結果項羽卻殺了殷通。楚國人民懷念故國,本來立了個楚懷王,項羽卻殺了他。而且項羽定都彭城之後,因為自稱西楚霸王,只佔據楚國舊地,因此不能收到其他地方的賦稅,只能吃自己故鄉人的賦稅。反觀劉邦,建國後立刻永久免除了自己故鄉沛縣人的賦稅,雖然沛縣不大,但是倘若敗走烏江的是漢王,恐怕他絕對不會「無言顏以對父老」。

《西漢演義》中曾經把這件事進行了詳細的合理推解,那就是項梁起兵之初為了募兵,答應楚國人「起義成功後,免除會稽十年賦稅。」這樣的情況下,會稽子弟才紛紛相隨,讓他湊夠了八千精銳子弟兵。但是這些子弟兵後來跟隨項羽南征北戰,九死一生,很多人戰死沙場,項羽卻忘了給他們的父母免除賦稅這件事,豈不令人心寒。

章邯殺了項梁,項羽卻分封了他;百姓不惜一死追隨,項羽卻忘記了自己承諾過的三寸之利。歷史上以德報怨的人很多,說明這類人善良;以怨報德的人也很多,說明這類人涼薄。但是同時以德報怨又以怨報德的人,恐怕也只有項羽一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崔可夫軍隊很少,在斯大林格勒肉搏時,蘇軍主力卻不支援
最大帝國崛起前夜:中原王朝奉上童男童女,仍要燒毀首都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