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弗洛伊德和榮格,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弗洛伊德和榮格,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學點心理學(讀書筆記)

榮格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後來學生和老師發生意見分歧而分道揚鑣。榮格和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是關於力比多的實質問題,老師把力比多理解為性愛,學生則把它看成普通的生命力量。其實,他們的基本分歧是對無意識的實質結構的不同理解。

先來看看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源於個人的早期生活,特別是幼年生活中受到壓抑的心理內容。這一理論得到醫學實踐的驗證,當醫生以誘導的方式讓病人說出那些壓抑和潛藏在內心深處被遺忘的經驗時,病人的癥狀立刻得到減輕,甚至痊癒。因此,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主要是受壓抑,被遺忘的心理內容的集合場所,具有個人和後天的特性。

榮格認為,或多或少屬於表層的無意識含有個人的性質,他稱之為「個人無意識」。但這種個人無意識有賴於更深一層,它並非來源於個人經驗,並非從後天中獲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榮格將更深一層的心理內容命名為:「集體無意識」。它是非個人的,是超經驗的,它是人類共同的心理基礎。榮格用海島的比喻說明他的集體無意識:高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識,水面下由於潮汐運動而顯露出來的部分代表個人無意識,而所有孤立的海島的共同基礎——那隱藏在深海之下的海床,就是集體無意識。

弗洛伊德的個人無意識其依據主要是醫療實踐,而榮格的集體無意識主要的依據是考古學、人類學、神話學和宗教學。榮格注意到,某些表現在遠古神話、部落傳說和原始藝術中的意象,反覆地出現在不同的文明民族和野蠻部落中。例如:在許多民族的遠古神話中都有力大無比的巨人、英雄、預卜未來的先知、智慧老人、半人半妖的怪物、以及給人帶來災難和罪孽的美女……這些意象往往具有結構學上的類似。在宗教和原始藝術中常常有以花朵、十字、車輪等圖形所象徵的意象,榮格稱之為曼陀羅式樣。它的存在遍布世界各地。榮格舉例說明,在羅得西亞舊石器時代的岩石畫中,有一種抽象的圖案——圓圈中一個雙字,這種圖案叫「太陽輪」,它幾乎在每一種文化中都出現過,在我們今天的基督教教堂,佛教寺院都能找到它。既然它產生於車輪還未曾發明出來的年代,也就不可能起源於任何來自外部世界的經驗而毋寧是某種內心體驗的象徵。榮格據此推斷: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後一定有它們賴以產生的共同心理土壤。這種「集體」的夢、幻覺和想像反覆地出現,揭示了人類共同的,普遍一致的深層無意識心理結構,即:集體無意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發話語 的精彩文章:

愛吃毛蛋的吃貨們,忍忍吧!原來毛蛋里竟藏有這麼多病菌

TAG:啟發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