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後期,蘇聯已佔據巨大優勢,為何蘇軍傷亡依然居高不下?

二戰後期,蘇聯已佔據巨大優勢,為何蘇軍傷亡依然居高不下?

1943年,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的接連勝利,蘇德戰場上的形勢終於發生了巨大變化:曾囂張不可一世的德國軍隊陷入了劣勢,被迫陷入全線戰略防禦,喘過氣來的蘇軍則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二戰歐洲戰場

到1943年底時,蘇德戰場上,蘇聯與德國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倚仗強大的動員能力和深厚的工業根基,再加上美國的援助,蘇軍的兵力已經發展到630萬人之巨。

同時,蘇聯軍隊的裝備也全面超越了德國軍隊。例如坦克和大炮,蘇軍的裝備數量超過了德國軍隊的70%,飛機比德國軍隊高過1.7倍。而此時的德軍及其僕從國軍隊,不但裝備全面落後,數量也只有490萬,這還不算大量精銳部隊在慘烈的戰鬥中的消耗。

蘇聯紅軍

因此,無論從哪方面看,佔據巨大優勢的蘇聯軍隊都具備了全面反攻的時機。因此,從1944年初,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蘇聯紅軍接連發動了10次重大戰役,這10次重大戰役,也被稱為斯大林式的10次打擊。

隨著斯大林的一聲令下,蘇德戰場上的蘇聯軍隊發起了全面反攻。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到1944年底時,蘇聯收復了全部淪陷領土,蘇聯軍隊開始逼近德國邊境。這10次打擊,蘇聯軍隊一共殲滅了德國及其僕從國軍隊超過200萬。

無論從戰果還是殲敵人數,蘇聯軍隊的反攻都堪稱勢如破竹,取得的戰果也極為輝煌。但與此同時,伴隨著水銀瀉地般的大反攻,蘇聯軍隊卻遭受了遠比我們想像更高的傷亡,十次反攻之後,蘇聯軍隊的傷亡,甚至並不比德國軍隊弱。

二戰後期歐洲戰場

為什麼蘇聯軍隊已經佔據絕對劣勢,德國也將日薄西山,德國軍隊卻依然給蘇聯軍隊造成如此大的傷亡呢?

第一,德軍的戰鬥意志依然十分堅定。雖然在歐洲戰場上敗局已現,但是,居於劣勢的德國卻並不甘心失敗,上至希特勒下至德國士兵,依然擁有著極為堅定的戰鬥意志。

因此,二戰後期雖然德國軍隊裝備已大不如前,兵員素質也遠比開展之初要差。但是,憑藉頑強的戰鬥意志,德國軍隊依然給蘇聯軍隊帶來了巨大的傷亡。而且這樣的傷亡,也並非蘇聯一家「獨享」。

希特勒

諾曼底登陸之後,1944年11月,希特勒曾集結西線殘存軍隊對於登陸的盟軍進行了反攻,這就是著名的阿登戰役。阿登戰役德軍傷亡8萬餘人,而盟軍遭遇了1萬人死亡、4.7萬人受傷、2.3萬人失蹤的代價。也就是說,面對日薄西山的德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又具有絕對空軍優勢的盟軍,卻與德軍的傷亡相當,從中也可看到德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

第二,由於蘇聯的急功近利。在蘇德戰場蘇聯取得戰略優勢的同時,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盟軍部隊也計劃在法國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由於此時德國敗局已定,因此,蘇聯、美國、英國等國就開始考慮戰後的利益劃分。而很顯然,戰爭中哪一國軍隊佔據的地盤越大,戰果越多,必然能分享的利益越多。

根據佔據德國地盤分裂的東西兩德

因此,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蘇聯軍隊開始了大舉反攻。面對頑抗的德國軍隊,明明可以通過圍困等傷亡最小的方式慢慢解決,但出於個人的好大喜功和戰後利益劃分,蘇聯軍隊採取了效率最高但也傷亡最大的方式——強行攻克。自然,蘇聯軍隊也遭受了更大的傷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都曾佔據東北,張作霖和努爾哈赤,誰的成就更大呢?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弱點是什麼?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