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4月20日是個好日子,是荷蘭丹華中心成立20年,還有

4月20日是個好日子,是荷蘭丹華中心成立20年,還有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一家荷蘭目前學生人數最多的中文學校,中國國務院僑辦在荷蘭授予的三所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之一,在4月20日這天,在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劇場舉行慶祝成立20周年的活動,學校師生進行了展示該校學習成果的文藝表演。這是慶典活動的重頭戲。

這天,該大學禮堂嘉賓雲集, 600個位置的高顏值禮堂座無虛席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因為光是丹華就有600個學生,還不算他們的家長。據說一共來了800多人。

來了,中國大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領事部主任蔣華、秘書袁春華,國內的專家學者,荷蘭朋友,丹華的名譽主席,曾經在丹華服務過的教師員工,這些都在嘉賓席就座。

媒體記者安排在最前排,最佳的位置。

鹿特丹市長哈邁德·阿卜塔立(Ahmed Aboutaleb)也給丹華送來了賀信。

20年,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雖然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很多熱心人都想辦、辦過甚至仍然在辦中文學校,但是,海外辦中文學校,會碰到很多困難,而20年間將一所學校整合得有如此成就,需要的是什麼?

丹華中心的創辦人之一、現任校長李佩燕,在總結該校校風時候說的四句話:

堅持、創新、活力和凝聚,就是經驗之談。

20年的丹華,可以寫成一本不薄的書。這不是本文的宗旨,也無需再一一繼續複述演講嘉賓的致辭。這次慶祝成立20周年的典禮的安排等等的事項,就充分顯示了作為有創新頭腦的李佩燕和她的團隊可欽佩的能力。

慶典的時間和地點

李佩燕說,這次的慶典籌辦活動,從去年開始,足足經過8個月的時間,多方精心策劃。

先說時間,時間定在4月20日,這天,也是聯合國的「中文日」!

這個活動已經有近10年了。2010年,聯合國發起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日,即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旨在推動語言文化的多樣性。

其中,聯合國中文日被定在中國24節氣之一的「穀雨」日,以紀念傳說中的「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此後每年4月,聯合國都通過不同主題的文化活動,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因此,當天又是中國的24節氣之一的「穀雨」。正如中國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書記紀秀生在致辭中所說的:「穀雨穀雨,雨生百穀,潤物無聲」,這顯示了丹華給社會,給世界帶來的「潤物細無聲」的貢獻。

地點,則選在具有人文氣息的馬斯河畔這所世界著名的大學禮堂,讓丹華學子感受一番大學的氣氛。這所學校以荷蘭十五世紀荷蘭著名人文主義思想家伊拉斯謨(Erasmus)名字命名,在不同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多次進入百強之列。

紀念專刊

很多團體都有出版成立周年紀念專刊的慣例,作為總結,也作為新的開始。

李佩燕說,這份專刊花的工夫最多。

薄薄的一本,記者理解工夫多的意義,出版物每個細節都不能含糊,包括標點符號。因此必須經過反覆討論,反覆校對,消除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錯誤。

丹華二十年,多次參加國內的活動,和中國各級領導的合照很多,某些社團,會弄成厚厚的一本,無論攝影質量怎麼樣的照片,只要有領導頭像的都放上去。

但是,這本紀念冊給人清新的感覺,幾幅質量不錯的近照,學生(包括各班學生和老師)的合照,教師團隊的合照。著眼現在的丹華,現在的教師團隊,記錄的是現在時,展望的是將來時。

「我讓每個教師都簡短地寫上一段,還放上現在的學生優秀的作文。」李佩燕說。

賀信,就選取了跟中文教育有關的國內的大學、同為國務院僑辦華文示範學校的另外兩所兄弟學校(烏特勒支中文學校和安多芬中文學校)和德國的一所友好學校波恩華僑中文學校。

還有華文教育專家的期望、校歌的誕生過程等。

當然,鹿特丹市長的賀信和校長和主任的感言是必不可少的。

整本專刊,有著文字潔癖的記者覺得清爽,舒服。

文藝演出

文藝演出的主題是《一片丹心為華教》。

文藝演出的編排也經過一番功夫,三位主持人,一位教師、一位學生和一位學校的義工,顯示辦學的成功是個彼此配合,凝聚各方面力量的過程。

各個年級的學生都登台表演,這實際是以文藝的形式顯示教學的成果,從《中華字經》的現場表演,到荷蘭學生的「中文三句半」,在輕鬆愉悅的方式中體現著明顯的指向性和辦學的成果。

「丹華」意義的提升

關於丹華的誕生,如荷蘭中文教育協會會長陳華鍾在會上所說,是1999年由僑領黃音的鹿特丹丹華中學和李佩燕的鹿特丹青年文化學校合併而成的。

丹華的含義,原先是鹿特丹和華人。在鹿特丹,現在歐洲桅杆(Euromast)下面還有一座中式風格的丹華亭,就是多年前由黃音任鹿特丹華商會會長的時候,由鹿特丹華商會牽頭,動員荷蘭華人捐款建造,送給鹿特丹市政府的禮物。也由於鹿特丹和中國上海是姐妹城市,丹華亭的建造,得到中國方面的鼎力支持。

但是,現在丹華的意義已經提升為「一片丹心在華教」,這是中國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為丹華中心創作的校歌名字,從華文教育的角度重新詮釋「丹華」,突破了原有的含義,得到丹華中心的接受。

在典禮上,由該校學生演唱了這首校歌。

繼4月19日的鹿特丹中心圖書館「漢語閱讀區」開幕儀式和4月20日早上的丹華20年教育論壇之後,慶典為慶祝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記號。

丹華的成功,值得所有中文學校學習,這是李佩燕老師和她的團隊智慧的結晶,堅持不懈努力的成果。當然,不能忘卻那些為了華教事業出錢出力的熱心人。

在陳日彪代辦在致辭中,特別感謝了李佩燕對華文教育事業的付出。

作為李佩燕戰友的丹華中心主任黃音,祝願李佩燕健康長壽,繼續帶領丹華再創輝煌20年。

李佩燕在感言中寫道:現在,我們已經不在乎這20年來刮過的風,下過的雨,我們將繼續前行,繼續努力。

語重深長,可圈可點。

華文教育方興未艾,華文、中文或者漢語,無論如何稱呼,將在世界舞台上有著越來越不可忽視的位置。

繼續前進吧,丹華,還有所有的海外中文學校和華教工作者們!(黃錦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網荷蘭 的精彩文章:

從上海之窗到漢語閱讀區,鹿特丹市立圖書館有更多中文書了!
荷蘭:出售遭受火災的房子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