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一首小詩,短短28字,卻記載唐朝40年滄桑巨變,流傳千年

杜甫一首小詩,短短28字,卻記載唐朝40年滄桑巨變,流傳千年

唐朝大曆五年的暮春時節,詩人杜甫從岳陽流落到潭州。一日,衣衫襤褸的詩聖落寞地行走在街頭。這時,在一群人的圍攏中,傳出了熟悉的歌聲:"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難道是——"?杜甫疾步走入人群,一個兩鬢斑白,懷抱琵琶的男人正在彈唱王維的《紅豆曲》:"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唱到"相思"二字時,歌者已是幾度哽咽,不能自持。圍在他身邊的觀眾也多眼中含淚,扔下錢後,嘆氣離開。

杜甫又擦了擦昏昏老眼:"是,就是李龜年"!那個曾經享譽天下的著名歌手,今日沿街賣唱的李龜年。當晚,百感交集的杜甫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先回憶昔年與李龜年的相識,寄寓詩人對開元鼎盛的眷懷;再寫與李龜年相見,感慨國事凋零,人生滄桑。語言平淡,內涵豐富。

詩的前兩句,追憶過去:我們在歧王的宅邸經常見到,在崔九的堂前多次聆聽你的歌聲。

這些都發生在"開元盛世"時。提起"開元盛世",很多人自然想到杜甫的《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具豐實",這是物質上的"開元盛世"。那精神上的"開元盛世"是什麼樣呢?看看當年"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便可知曉。

歧王和崔九,在開元年間可是聲名顯赫。歧王李范是李隆基的弟弟,在唐玄宗剷除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崔九名叫崔滌,和唐玄宗可謂患難之交。在唐玄宗做王爺不得志時,崔九就鞍前馬後,不離不棄,一路追隨。

這是兩個位高權重的人,又是兩個平易近人的人,兩個喜歡和藝術家打成一片的人。當年的李龜年作詞、填曲、演奏樣樣精通,風流倜儻,才藝超群,頻繁來往於宮廷和貴族豪門。杜甫也因才華早著而經常受到歧王和崔九的邀請,所以,那時他們是經常見面的。歧王、崔九的府宅是開元鼎盛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集中地:群賢畢至,藝友雲集,錦天綉地,滿目俊才。王爺公卿禮賢下士,文藝精英盡展才華。這不就是精神上的"開元盛世"嗎?

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向我們勾畫出一個美好的"開元盛世"圖。而赫赫歧王、威威崔九、一代名伶李龜年,意氣風發的杜子美不都是參與和創造了"開元盛世",或者說不都是"開元盛世"的一部分嗎?

"尋常見"和"幾度聞"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大有深意。當年的"尋常"和"幾度"在若干年後,已經是不可企及的夢了。

當年的這些人——歧王和崔九,李龜年和杜甫,他們都想著這"開元盛世"會一直延續下去,甚至會走向更高峰,他們都沉醉在盛況中。年輕的杜甫和李龜年,還在編織著"前程似錦,來日方長"的美夢,他們從未曾想過這盛景會消失。可謂"當時只道是平常"。

詩人追憶這些是為了炫耀當年的風光嗎?不是,是為了引出現在,今昔對比。

三四句拉回現實。此時江南風景正好,在落花時節我們又重逢。眼前卻是風景秀麗的江南,落英繽紛的春季,這就是現實嗎?

這時已經是公元770年,即大曆五年。"開元盛世"已經過去四十多年,改變唐朝命運的"安史之亂"也已經結束八年。國家仍是四分五裂,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當年懷有宏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現在是"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的凄涼;名滿天下的李龜年也是"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風流儒雅的歧王和崔九早已死去;一代帝王唐玄宗也黯然離世,"開元盛世"已經是一去不復返。

一個"又"字,四十年已經划過,兩個飽經滄桑、形容憔悴的天涯淪落之人異鄉相見,無盡的傷感,無盡的悲哀,還能說什麼?還有什麼可說呢?

花落了!人散了!國破了!盛世沒了!"流水落花春卻也,天上人間"!這才是現實。

二十八個字,承載了四十年滄桑巨變。一部唐玄宗盛衰史,一首絕句版《長恨歌》。一首七絕具有如此高度的概括力,具有如此豐富的社會內容,且做得渾然無跡,舉重若輕,這就是詩聖的卓越。所以,後人評"子美七絕。此為壓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這是寫桃花最早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唐朝一位不知名詩人,四首邊塞詩彰顯大唐氣概,不輸王昌齡和岑參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