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庸武俠中除了郭靖之外,還有一人堪稱「俠之大者」

金庸武俠中除了郭靖之外,還有一人堪稱「俠之大者」

我們對大俠的定義是,通過自身的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時具備了遠超常人的能力和勇氣,有大作為的人。在十四部金庸武俠中,似乎每一個主人公都可以稱之為大俠,但如果根據金庸先生的定義,真正算得上大俠的只有兩個人,他們分別是喬峰和郭靖。

我們不妨將金庸先生的創作過程,當作是對各種精神摸索的過程,我們就通過《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來分析一下。

《天龍八部》體現了對民族大義的摸索。主人公喬峰體內流淌著契丹血脈,但他卻是被漢人養大成人,當他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他會選擇站在那一邊呢?金庸先生隨著故事的開展,已經有了明確的立場,這一點從趙錢孫的口中就能得知。他在丐幫的逼問下回答:就算是野獸也有夫婦親子之情,更何況是人,遼人也是人,他們有哪一點比不上漢人?

「射鵰三部曲」體現了對俠義的摸索,在《射鵰》最開始,金庸先生便展開了摸索。牛家村有兩個小孩,一個是郭靖,另一個是楊康,前者被江南七怪收為徒,教會他做人的道理,要具備仁義之心;而後者進入全真教修鍊,不過丘處機只傳授他強大的武功,疏於對「為人」的教導,所以最終以悲劇收場。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受到環境的影響性格十分乖戾,好在得到了郭靖的正確教導,站在了大義一方,為抵抗蒙古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到了《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一直堅持抗元,再取得一定成就後,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江山,和趙敏過起了隱世的生活。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對俠義的各種探索,不管是郭靖還是楊過,亦或者張無忌都可以稱之為「大俠」!

喬峰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自從雁門關一役之後,他的結局已經註定,無論他有多強的武功,都已經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一邊是養育自己的大宋,另一半是自己的故土,在民族大義和個人情感上,他做出了一個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阻止這次戰爭,用自己的仁義之心感動大遼皇帝,換取了兩國數十年的安定。

金庸先生通過郭靖這一角色,確定了對「大俠」的定義,那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雖然郭靖在蒙古長大,但得知大宋即將受到侵害時,他懂得了何為國;和母親相處的日子裡,他懂得了何為家;和江南七怪在一起的日子,他懂得了何為江湖,何為仁義。

到了神鵰時期,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了守護百姓平安的支柱,到了倚天時期,雖然沒有了他的身影,但江湖卻一直存在他的傳說,他用生命保護著大宋的每一位百姓,他本有實力退出戰場,但是為了身後的國家,他選擇了犧牲。

你我皆凡人:從金庸武俠里讀出來的現實江湖(六神磊磊處女作)

¥26.10

喬峰、郭靖、楊過、張無忌四人都可以稱為「俠」,不過後兩者行事洒脫,放蕩不羈、他們是江湖中的大俠。而前兩者為了國家,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他們用行動向我們說明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八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簡史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只有八個字,群臣被管得服服帖帖
項羽以數萬之眾,擊敗了50萬秦軍,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TAG:商周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