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道德經》:當你煩惱時,做好這三句話,就是明悟的開始!

《道德經》:當你煩惱時,做好這三句話,就是明悟的開始!

《道德經》: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能夠來到,明「無明」,那麼就是真正的「明」。我們知道「我不知道」,那才是真正的知道。這裡不是在繞口令,它的含義很深,這就是老子講經說法的特點:簡明扼要、直指核心。我們要是沒有相當深的體悟,而是帶著過去一般的知識見解,用頭腦去理解的話,的確很難了解裡面的深義。

佛陀所講的十二緣起就是在探討第一因,到最後那是來到「無明」,所有問題最終的答案是什麼?就是沒有答案!如果你認為你很行:「我很有學問、我知識豐富、我什麼都知道、我什麼都懂」,這一方面是,因為你在無明的世界裡面,你不知道;另一方面,你在展現我是、我能、我慢,你不知道;你在苦海裡面;你在麻痹的情況裡面,你還不知道。

所以,知道「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那不知道什麼呢?老子在第一章就講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很深,這整個「道」呢?它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們不要想說:「這個講過了,怎麼又再重複講!這些我都會了」。如果你真的體會到、體證到,那麼就不用講了,很省時、很省力!就是有些你認為你知道,但是實際上「你還不知道」。所以,我們要達到究竟解脫,就要虛心不斷地給自己無限的空間,不斷地歸零,重新來求真、求證。

「不知,知,病」,如果你處在無明的世界,事實上你是不知道的,但是你卻裝出你知道,你卻認為你知道;或是你好為人師,喜好逞強、我慢;或是你在講經說法,所言卻非自己所體證的境界。那麼這些都是大病!很大的毛病!你所講的境界,是不是你體證的呢?是不是你做到的呢?還有,一般眾生能不能現在就可以去體證呢?如果不是,卻在那裡說:「祖師是這樣說!某某大德這樣說的,以前的人也是這樣,人家都是這樣說,」都在那裡道聽途說,以為就是知道,這就是「不知,知,病」的深義。

所以,希望跟眾生交流互動、講經說法,都要講出是我們真正做到、真正體證到的。而且只要眾生願意,也都可以如實地去體悟、體證,而不是講一些信仰的。若對我們來講是信仰,然後也要別人這樣信仰,則這都是落入在信仰的層面。我們要具體的、清楚地對自己交代,也對眾生交代!不可以自欺欺人的。「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我們要如實。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為什麼那些得道、成佛,解脫的真人,他們「不病」,他們沒有這些毛病呢?「以其病病」,因為他們常常會自我警惕,不想欺騙眾生,也不會去欺騙眾生。「我知道,就說我知道;我不知道,就說我不知道;會就說會,不會就說不會。對眾生有益的就講;對眾生無益的就不講。包括搬弄別人的是是非非,如果對彼此、對眾生都無益助,那麼都不去講那些,」「聖人不病,以其病病」,也就是說因為他們不喜歡那些作假,不喜歡那些自欺欺人,這叫做「以其病病」,第一個「病」是不喜歡的意思。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修行者,那種有智慧的人,他們是如此的真實而不自欺欺人,不欺騙自己,也不會欺騙眾生。「是以不病」,所以,他們才能夠成為真實的人,真正的「真人」。包括修行也是如此,要實實在在!真誠地對待自己,包括慈悲、行善、布施也是一樣,真誠、真實、真心地善待自己。

我們要幫助別人,要先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先慈悲對待自己?」

我們要說無常,要先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體證到無常?」

我們要說無我,要先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體證到無我?」

有,我們可以如實說;沒有,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總是講一大堆的理由、一大堆很好聽的道理,然後總是要別人去做。

一般常常是這樣,總是講的很多,然後都是要別人去做。嘴巴講無我,對於別人的展現就說:「你這是我慢!這是怎麼樣」,但是,都看不到自己的我慢。這都很可惜,要成為一個真人,第一就是要先如實面對自己,我們如果沒有反觀能力的話,那麼在自欺欺人,我們也不知道,所以真的!我們本身要成為一個真實的人,我們一定要先如實面對自己,自己哪裡不足,就坦白承認自己的不足,要改進的、要學習的,就去虛心學習。

當我們有一天成為真人的時候,就會欣喜的發現,以前很多的那些包袱,很多的那些形象、那些包裝,都不用!「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當我們能成為真人的時候,才會跟整個法界大自然相應!因為法界大自然毫無藏私,真理實相都是很如實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法界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純樸、純真!所以,我們要返璞歸真,就必須先要能夠做到成為一個真人!《道德經》:當你煩惱時,做好這三句話,就是明悟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佛說:有些人之所以悲哀可憐,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三個字!
做人要懂得:福報是修來的,當你做到這兩點的時候,福報不請自來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