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清照為什麼能成為婉約派代表詞人?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清照為什麼能成為婉約派代表詞人?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大家都聽過的一句話,這句話字面理解的意思就是女人不需要學習詩書,只要順從丈夫,恪守婦道便是德。還有一種理解是,女子雖然很有才華卻從不在人前炫耀賣弄,自視若無,這份謙卑內斂就是德。

個人覺得後一種理解更符合這句話的本意。先賢的思想本就異於常人,他所要表達的意思絕不可能是前一種。完全是封建社會的男權主義者故意曲解其意,以此來達到壓迫控制愚弄女性的目的。不過無論如何理解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中國自古就注重德行的修養,寧可無才也不可無德。

即便真如字面的意思,女子不需要才華也並不表示女子就完全喪失了讀書求知的權利。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文化人家庭,父親是蘇軾的學生,母親也出自名門很有文學修養,家裡的藏書甚多,不光可以耳濡目染還可以博覽群書,且從小生活在繁華的京城,生活環境和人的思想都相對其他地方要開放的多,使得其各方面都與其他女子不同,才華更是非同一般。

如此顯赫的家庭背景如此開放的生活環境,又是如此有才華且少有的女詞人自然會引來眾人的關注,加之宋朝又是個詞文化非常繁盛的時代。這眾多的有利條件使得她的詞傳播起來也就快而廣,才有機會為天下人所共知並喜愛。

她的詩詞若得不到廣泛的傳播和久遠的流傳,古今世人又如何知曉她有如此不凡的文學才華與成就。

所以雖然大時代背景是男權社會,對女性有或多或少的壓抑。但當時社會剛剛經歷完大動蕩,思潮解放。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大宋,是為宋太祖。大宋的老百姓過著相對太平的日子,思想上還沒有程朱理學的禁錮。不少有條件的家庭會讓女兒去學點詩文,不至於太孤陋寡聞。在這個基礎上,李清照才有機會學習到詩詞文章。

而之後的靖康之變,北宋南渡,在大時代的漩渦里,更是影響了李清照的一生。國土淪落,飄零多地,丈夫病逝,再嫁受苦,最終凄涼辭世。這些苦難,如果換作別人,世間也就多一位多苦多難的孤苦女性。可她心懷故土,將個人的孤苦凄慘和國家的動蕩訴諸眾詞,既善創新,又極鑽研,把婉約詞推到新的一個高峰,不愧「婉約詞宗」之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六千年 的精彩文章:

韓信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如何證明自己能勝任大將軍一職的?
曹操身邊有不少猛將,劉備更有五虎上將,孫權有什麼?

TAG:歷史六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