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臨終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

司馬懿臨終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

司馬懿臨終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

導語:漢末紛亂了幾十年,各路諸侯你爭我奪,人口損失四分之三,以至於最後曹、孫、劉三家誰也實力吃掉另外兩方,最後陷入了數十年的相持,由於魏國本身實力最強,且恢復地最快,所以它是最有機會一統的,可惜曹氏家族養虎為患,沒有盯住家門口的敵人,結果被司馬氏給架空,曹氏奮鬥了三代人的勝利果實,最終為司馬所篡奪。

司馬氏在兩漢期間出現過不少名人,經過數百年的經營,到了漢末已經成為了當時世家豪族之一,尤其是司馬俊,他將河內司馬帶入了漢末一流世家的行列,他的兒子司馬防這一支也特別繁盛,一共生了八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其中次子正是司馬懿。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很多家族為了分散風險,會分別選擇不同的諸侯勢力入仕,比如諸葛氏,在曹、孫、劉三家都有做官的,而司馬家卻選擇了全部出仕曹魏,最終豪賭成功。

司馬防入仕的年代,正處於漢朝最動亂的時候,期間有過董卓亂政,然後是王允掌權,再然後李傕遷都,許多忠臣都在這一次動亂中為維護漢室而死,唯獨身為京兆尹的他選擇了明哲保身,什麼都沒有做。他雖在政治上毫無作為,卻十分重視家族的發展,他將八個兒子培養成材,而他們也都繼承了父親隱忍、以家族為重的性格,尤其是次子司馬懿。此外他在無意中做了一個改變司馬家族身為整個漢族命運的事情--舉薦曹操。

由於司馬家對曹操有過舉薦之恩,所以曹操在奪得中央控制權後就開始徵召司馬家族的人入仕,首先出仕的是長子司馬朗,然後他還想徵召司馬懿,但是沒能成功。晉書上說什麼司馬懿不肯屈節、裝病,曹操派人試探、動殺機一類的純屬晉人對自己主公的粉飾,為後來篡曹提供正當性。真實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司馬家族的謹慎性格,當時曹操的勢力相比於袁紹等人還很弱小,時局並不明朗,他們並不想全部給曹操陪葬。

公元208年,曹操擊敗諸袁殘餘勢力以及烏桓,徹底掃清了北方的威脅,並在這一年進位為丞相,天下眼看就要一統,這時司馬懿的投機心理顯露無疑,當面對再次徵召時,他扔掉拐杖立馬就去報道了,因為再晚的話就上不這班車了。誰知不久之後,曹軍在赤壁大敗,失去了統一南方的實力,司馬懿的願望落空,於是他蟄伏起來,韜光養晦,他結交曹丕,終獲託孤大任,輔佐曹睿,又通過於蜀漢的對抗逐步掌握了軍權,再通過一次政變進一步掌握政權,這時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

司馬懿臨終前,將兩個兒子叫到身邊交代了後事,最後大呼了四個字:"慎之、慎之",一個"慎"字,他連呼兩遍,說明了他一生行事謹慎,這是在告誡兒子必須要隱忍,在篡位這件事上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因為司馬家雖然掌控了政權,但是稍有不慎,就會被翻盤,這種事歷史上並不少見。尤其是司馬昭,他沒有父兄那般的城府,遇事不夠鎮靜,更需要謹慎處事,所以司馬昭聽後,到死也不敢稱帝。

結語:司馬氏最初的奮鬥也不過是為了讓整個家族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歷史的巨浪將他們一步步地推向了罪惡面,他們為了奪權在政治制度上對世家豪族做的一系列妥協,導致整個西晉朝廷毫無朝氣,最終司馬家自食惡果,陷入了內鬥,導致了整個家族的敗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靜歷史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上第一個看清宋江的人,臨終前故意留下遺言,卻沒人聽懂

TAG:小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