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有兵有將有援軍的情況下,劉禪為何要開城門投降?原因就在這裡

在有兵有將有援軍的情況下,劉禪為何要開城門投降?原因就在這裡

劉禪輕易開城門投降,是歷史上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又讓人惋惜不已的事情。一般來說,君王如果投降,都是在經過數場血戰,經過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丟失,最後被人直逼京城的情況下才發生的。有時候,就算京城被破,君王也不會輕易開城門投降,而是會轉移到另外一個城市,組織人馬繼續抵抗。可是當鄧艾以兩萬疲憊之師打進來的時候。整個蜀國境內卻基本上放棄了抵抗。諸葛瞻帶領兵強馬壯的御林軍,在出師抵抗的時候,一開始就哀兵不斷,最後被打得落花流水。鄧艾就這樣,帶著疲兵,孤軍深入,竟然一路勢如破竹抵達成都。

蜀漢朝廷堅決的主戰派諸葛瞻已經戰死,朝中滿是以益州本土豪強組成的投降派,這些人早就不滿意蜀漢的統治,要挾劉禪投降,以樵周為首,不投降的話,劉禪可能命都沒了。樵周是什麼人啊?沒錯,是個大儒,通曉博學,根本不參與政治,對於政治完全就是個門外漢,樵周鄧降劉禪的理由居然是:魏國一定會封你為王,如果不封,我去找他們理論。

關健是劉禪還聽了樵周的話,投降了。還有人說劉禪為了蜀地的百姓免於受戰亂,而投降,然後一紙詔令讓蜀地仍在堅守的將士投降,連臣子部將都在堅守不降,作為一國之君的劉禪居然投降,然後命令部下全部投降。

投降順應民意,更有前車之鑒。從諸葛亮北伐開始,再到姜維北伐,貧瘠的益州早就困苦不堪,從上到下都不願意再打仗了,結束戰爭是順應民意。還有就是在東漢初年,公孫述佔據益州,與劉秀的東漢大軍大戰23個月,最後不僅雙方都傷亡慘重,而且城破後,東漢大軍直接屠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有此前車之鑒,劉禪本著愛民之心,決定開城投降,也對得起他老爸劉備的「仁義」之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志解說影視 的精彩文章:

杜聿明有著極強的軍事指揮能力,為什麼最終被陳誠所代替?
秦二世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了扶蘇的兒子子嬰沒有殺

TAG:小志解說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