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來崇禎不用當亡國之君,當初若聽此人意見,大明還能延續兩百年

原來崇禎不用當亡國之君,當初若聽此人意見,大明還能延續兩百年

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禎帶著無盡的遺憾,在煤山老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身邊只有一個太監為他赴死。崇禎上吊前留下遺詔,除了讓起義軍不傷及老百姓外,崇禎表達了對群臣深深不滿,「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

都到了什麼時候了,崇禎還在埋怨大臣們,殊不知是他剛愎自用,錯殺了一個個國之棟樑,最終致使大明滅亡。事實上,崇禎在位最後一年,他還是機會絕地逢生的,可惜優柔寡斷的他下不了決心。

機會總是在一瞬間之間,崇禎十七年正月,坐鎮北京城皇宮的崇禎經常做噩夢。經過術士的解讀,認為這是大凶之象,崇禎情緒越發低落。正月初三,崇禎就立即召左中允李明睿,顯然崇禎有重大事宜要諮詢他的意見。

明朝左中允是詹事府的下設官職,隸屬詹事府左春坊,正六品。這是一個不大的官職,崇禎為何要如此重視李明睿?因為,李明睿有個建議說道了崇禎心坎上,讓他遷都南京,仿效南宋。

李明睿一入德政殿,就示意崇禎屏退左右,然後走到皇帝面前小聲說道:「臣自蒙召以來,探聽賊信頗惡,今且近逼畿甸,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遷一策,可緩目前之急。」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換作任何皇帝也會慎重再慎重。

事關重大,崇禎沉思片刻說道:「此事重,未可易言。想當年,英宗北擄,瓦剌兵臨京城,有人議遷京城,結果為萬人所唾罵。今天,若再行此議,豈不是陷我於亡國的境地嗎?」崇禎說這話也有道理,東林黨人肯定會反對。

李明睿再一次勸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都說到這種程度了,崇禎這才長嘆一口氣,「此事我久已欲行,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此事重大,爾且密之,切不可輕泄,泄則罪坐汝。」

兩人密談後,崇禎著手為南遷做準備。尤其說是準備,倒不如說是旁敲側擊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可換來的卻是深深地失望。三月一日,大同總兵姜鑲投降李自成,這時代帝親征的李建泰上奏,「賊勢大,不可敵,願奉太子南下。」

崇禎緊急召集群臣,向大家展示李建泰奏疏,大學士范景文、左中允李明睿等人極言此計可行。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怒髮衝冠堅決反對,諷刺南遷為邪說,認為「不殺明睿,不足以安人心!」

崇禎接著問,如果不南遷,大家有何妙計?換來的卻是群臣默然無語,於是崇禎發出了「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的名言。試想,如果崇禎力排眾議,真的南遷,大明國祚很可能延續。有專家甚至預言,南遷至少能讓大明延續兩百年。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個女將軍:墓中有種特殊陪葬品,考古挖開後倒吸一口涼氣
宋江已經是梁山首領,為何還要接受招安?毛主席:原因只有五個字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