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一句話,17歲男孩跳橋身亡:情緒失控有多可怕?

媽媽一句話,17歲男孩跳橋身亡:情緒失控有多可怕?

來源:卡娃微卡

ID:kawa01

前幾日,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了一件特別悲痛的事。

車輛川流不息的橋上,一台轎車忽然停下。車上,一位媽媽因17歲的兒子在學校與同學產生矛盾,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二人發生爭吵。

幾分鐘後,情緒失控的男孩,突然打開車門,衝到高架橋邊上,一躍而下。

媽媽慌忙下車阻止,卻未能追上的孩子。

男孩當場死亡,媽媽癱坐橋上,捶打地面,失聲痛哭。

17歲,最是朝氣蓬勃的年華,一個本應還有無限可能的生命,因為一件瑣事,一場爭執,戛然而止,令人心碎。

這位母親,如果知道情緒會殺人,與孩子交流時,能體察孩子情緒的變化,少與孩子爭執一句,多關注孩子情緒一分,悲劇或許不會發生。

01

失控的情緒

傷害孩子也傷害父母

前兩年,一個優秀女孩,也因與媽媽發生衝突而死去。

媽媽是完美主義者,對獨生女要求嚴苛。

女兒在美國藤校讀博士,媽媽前往探望時,與其發生爭執,指責她。

女兒很激動:「我是不是永遠無法讓你滿意?」

媽媽無視女兒情緒,繼續詰問:「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話音剛落,女兒縱身從窗戶躍了出去。

悲劇發生後,很多旁觀者只看見女孩因一句「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終結生命,批判孩子脆弱。卻看不見,不知有多少負面的情緒,經年累月積壓在孩子心上。

逼女孩走向死亡的話語,不過是令極端情緒爆發的最後一根稻草。

成為情緒失控犧牲品的孩子,還有很多:

——最近,一個初三女生,長期被焦慮情緒困擾,無法自我排解,墜樓身亡;

——去年,一個泰國男孩,因父親罵「有本事你朝自己開一槍」,憤而持槍自殺。

失控的情緒,不但殺死孩子,也反噬父母。

去年,江蘇鹽城,13歲男孩因不服媽媽管教,衝突之下,將媽媽砍死。

男孩親人說:「孩子因玩手機和母親激烈衝突,本想用刀嚇母親,失手釀成悲劇。」

瞬間的衝動是魔鬼,吞噬了母親的生命,令幸福家庭頃刻粉碎。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極端的情緒,會失控,會殺人。

有個心理學名詞,叫「情緒盲」,即缺乏管理情緒能力,情緒不適應環境,缺乏情緒競爭力。

沒有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不懂識別情緒,不會表達自己,更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

他們容易產生憤怒、衝動、絕望等極端情緒,出現用暴力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行為,導致嚴重後果。

02

「情緒盲」孩子的背後

是不懂管理情緒的父母

文章開頭新聞的評論里,有網友說:

情緒教育是好多家庭缺失的教育,包括父母跟子女。

深以為然。

正如此次新聞事件里的媽媽,有多麼天大的事情,非得要在車裡爭吵不休,而不是等到回家坐著好好說話?有多麼情緒不穩,非得要將車停在川流不息的橋上繼續爭吵?

評論都說那個17歲孩子跳江的行為是失控,可是那個決定將車子停在危險位置的母親,何嘗不是早已情緒失控。

最近,一位朋友與14歲的女兒陷入冷戰。

清明假期,女兒外出聚會,說好10點前回家,卻11點還沒回。那天一直下大雨,女兒手機又沒電關機,朋友非常擔心。

女兒打開家門的一刻,朋友轉憂為喜。突如其來的憤怒,讓她忍不住大吼:「現在幾點了!你還知道要回家嗎?!」

被雨水澆到從頭濕到腳女兒,呆在當場,也回吼:「你根本不關心我發生什麼事!」,便徑直衝回房間,狠狠鎖上門。

隨房門鎖上的,是女兒的心門。

幾天過去,母女再沒說一句話。

朋友很懊悔,女兒一向守時,她猜想一定發生了什麼,卻無從知曉。

其實,朋友對女兒的擔憂遠超憤怒。女兒回家,她本應說:「你安全回來太好了,我一直很擔心」,但卻用憤怒代替關心。

女兒本來心懷愧疚,卻因媽媽的失控,激起叛逆情緒。

缺乏情緒管理能力,是許多父母的通病。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正確傳遞自己的關心和善意,孩子也用扭曲的情緒來回應,令彼此關係疏離。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

生命力只有一種。被看見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如熱情、創造力、愛。不被看見時就變成黑色的生命力,變成恨、攻擊、憤怒和破壞。

孩子情緒不被父母重視,可能壓抑內心,或用更強烈的情緒表達。久而久之,不懂怎樣正確表達,容易產生極端情緒,裹挾理智,釀成災難性後果。

03

情緒管理

是孩子生命不可缺失的一課

蔡康永說,成為情緒的主人,才能真正做自己。

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一堂必修課,也是父母能給孩子的寶貴禮物。每一位父母,都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管理情緒。

1.教孩子認識和接納情緒

很多父母習慣壓抑孩子的情緒表達,尤其是負面情緒。孩子哭了說:「乖,勇敢,不要哭」。孩子生氣了,說:「別這樣,生氣有什麼用」。

讓孩子覺得,有情緒是一件丟臉的事,表達情緒是給人添麻煩。

《101節情商課》說,情緒沒有好壞,即便負面情緒,也有對生命的正面意義:

恐懼能保護我們,遠離危險;悲傷讓我們面對失去,懂得珍惜;憤怒是提醒別人,傷害我要付出代價。

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先教孩子識別情緒,知道每種情緒的意義,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再教他接納情緒。

看過一個視頻,女兒傷心憤怒以致情緒失控。爸爸沒有制止,而是溫和耐心地告訴她:

「不用強迫自己開心。發脾氣不影響我愛你。重要的是,不要讓生氣的情緒支配自己太久。」

孩子不是天生愛鬧脾氣,是不懂正確表達。父母的指引,讓他們學會管理情緒,不讓不良情緒成為健康成長的絆腳石。

2.關注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有一個暖心視頻:

一次考試後,一家人一起吃飯,哥哥興高采烈彙報自己的好成績,流露出驕傲神情。

弟弟只考了60分,默默在旁不敢說話。

媽媽發現弟弟成績差後,剛開始很不高興。但她發現弟弟情緒低落,回想起他熬夜努力學習的場景,把已到嘴邊的責罵,換成了鼓勵的話語。

弟弟的臉上,終於展露笑容。

如果孩子像視頻中弟弟那樣,出現突然安靜、偷偷落淚等異常情況,父母不要輕易指責。

孩子消極、痛苦時,最需要父母的關注、了解和回應。異常表現的背後,是孩子內心負面情緒的求救信號。

得到關注和理解的孩子,才能接納自己的情緒,成長得陽光開朗。

3.萬一情緒失控,事後及時道歉

人非聖人,總有保持不了心態平和、情緒失控、沖孩子發火的時候。

偶然的失控不可怕,怕就怕父母不以為然,事後不去修補孩子內心的創傷。

孫燕姿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偶爾也會情緒失控吼孩子。但事後,一冷靜下來,就及時向兒子道歉,解釋自己發脾氣的原因。

她說:「吼完沒解釋,孩子只會害怕,不是了解的狀態。」及時解釋,孩子才會理解:媽媽沖我發火,不是「不愛我」,而是「控制不住情緒」、「對我的行為不滿」。

這樣的父母,雖然失控,仍是好的榜樣,讓孩子理解失控的情緒雖可怕,但可以修復不是災難。

自己情緒衝動時,也會模仿父母,去正視和反思,而不是被裹挾。

情緒管理不容易,父母不需為自己的不完美自責,但要留心言行,與孩子共同學習和成長。

04

奧里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使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反過來控制情緒。

為人父母,教會孩子管理情緒,是給了孩子保護心靈的堅硬鎧甲。

今天起,去教會孩子擁抱每一種情緒,讓他們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懂得調節極端情緒,讓孩子變得自信、快樂,健康積極擁抱未來。

願悲劇不再發生,願再沒有孩子死於失控的情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活記 的精彩文章:

微波爐加熱致癌、輻射有害?真相都在這裡!
愛吃蓮藕的注意了!蓮藕用它泡一泡,比肉還好吃!

TAG:樂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