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ne more thing是蘋果專屬?有人並不這麼看

One more thing是蘋果專屬?有人並不這麼看

昨天,蘋果又輸官司了。當然,肯定不是與高通有關,畢竟雙方已經宣布和解。這次,蘋果的官司是輸給了來自瑞士的手錶製造商Swatch。據相關消息顯示,關於「One more thing」在澳大利亞的使用權上,蘋果被澳大利亞商標局聽證官Adrian Richards裁定敗訴,並需要支付Swatch相關費用。

One more thing到底屬於誰?

蘋果認為Swatch不應該被允許使用它的商標來代替這個詞,而是應該在澳大利亞申請自己的商標。在蘋果看來,「One more thing」這樣一個屬於「Stevenotes」的片語,帶有鮮明的蘋果風格,在多數人的認知中,其已經與蘋果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One more thing可以說是蘋果前CEO史蒂夫·喬布斯的經典名言,此前其在發布會尾聲轉身好像要離開舞台,但突如其來的一句「One more thing」,不僅有著峰迴路轉之意,也通過種種神奇的新品,造就了讓全球用戶高潮的瞬間。

從1998年到2011年之間,喬幫主在「One more thing」之後宣布了蘋果公司在漫長低谷之後恢復盈利的能力,並發布了包括iPod Mini、iPod Shuffle、MacBook Pro、AppleTV和FaceTime等產品。即便是在喬幫主離去之後,新的掌舵人庫克也偏愛「One more thing」,並推出了Apple Watch、Apple Music、iPhone X這些產品。

雖然說蘋果與「One more thing」有著不解之緣,但很顯然澳大利亞商標局的聽證官並不這樣認為。他旗幟鮮明的支持了Swatch的觀點,認為蘋果在介紹特定新品或服務之前曾使用過一次,然後就不再與該產品或服務相關,由於「One more thing」往往只是在發布會上使用,並非是蘋果的專屬辭彙,在後續的產品宣傳中也沒有繼續使用,因此並不具備商標屬性。

對於Swatch來說則不一樣,早在2015年其就已經申請將「One More Thing」註冊成商標,但是對於「One more thing」這樣在英語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短語,往往很難被認可在商業上的價值。Swatch聲稱,他們的「One more thing」靈感來自於導演斯皮爾伯格參與的美劇《神探可倫坡》,在該劇中不修邊幅的大偵探可倫坡(Columbo)名言就是「just one more thing」,與蘋果或者喬布斯或者庫克可以說是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碰瓷,我們是專業的

但Swatch的這種說法聽聽就好,因為其與蘋果之間的恩怨糾葛並不止於此。在「One More Thing」這一因喬布斯而被廣泛傳播的短語之外,蘋果歷史上最成功的品牌廣告「Think Different」,這一塑造了蘋果價值觀的廣告,也被Swatch看上,並在旗下支持NFC支付功能的Swatch Bellamy石英錶的營銷中,使用了名為「Tick different」的廣告標語。

對此蘋果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2017年在瑞士起訴了Swatch,稱後者的「Tick different」廣告語侵犯了自己「Think Different」商標。對於蘋果的指控,Swatch CEO尼克·哈耶克表示,雙方的廣告宣傳語出現雷同純屬巧合,他指出,Swatch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打出了「Always different,always new」的廣告語,而「Tick different」也正是由此演變而來。

由於蘋果需要在瑞士證明,至少50%的當地消費者看到「Think Different」字樣,就能想到是蘋果的商標。但很顯然對於身處歐洲腹心的瑞士來說,Think Different這則廣告的知名度不夠大,因此當地當時法院也並未支持蘋果的訴求。

需要注意的是,蘋果旗下有iMac、iPhone、iPad、iPod、iTouch,但唯獨在智能手錶用的確是Apple Watch。而這則是因為Swatch早在Apple Watch發布之前,就已經在在包括鐘錶和計時器(以及其他商品)在內的第14類項下註冊了「iswatch」的商標。因此在Apple Watch發布當年,蘋果在英國提交「iwatch」的14類商標申請,被英國知識產權局被駁回。

再加上Swatch更是公開號稱「如果有人打算註冊的商標與我們的太過相似,我們將設法阻止」,以及蘋果的全球化戰略,最終迫使蘋果放棄採用在iPhone、iPad、iOS上使用的策略——購買商標。而彼時,iPhone和iOS的商標授權來自思科,iPad則是花了6000萬美元從唯冠處「購得」。

Apple Watch讓Swatch很難受

顯而易見的是,Stwatch這一系列舉動明顯就是為了碰瓷蘋果,而這背後的最要原因,就是蘋果在2014年推出的智能手錶Apple Watch。在Apple Watch發售兩年之後,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稱,瑞士手錶的出口額在2016年繼續降低10%,達到253.83萬。

在傳統的瑞士鐘錶業行業看來,以Apple Watch為代表的智能手錶正在侵蝕自己的地盤。沒錯,瑞士手錶更多的意義是在裝飾屬性上,優雅、華麗、美觀是它的特點,但是這些要素更多表現在高端產品,如百達翡麗、積家、勞力士等品牌上,計時這一屬性在它們身上,也早已被類似珠寶的裝飾屬實取代。

對於中低端產品如Swatch而言,隨著科技的美學被蘋果、谷歌、索尼在內的科技企業發揚光大,Apple Watch工業設計傳達的科技、時尚、年輕內涵,已經在威脅主打時尚的Swatch地位。而這些知名的中低端品牌,則都是屬於瑞士Swatch Group旗下的,因此就難怪會反應這麼劇烈了。

所謂時尚屬性,則要通過佔有稀缺性獲得價值感,從而獲得彰顯消費能力的能力,展示階級屬性的能力。購買高端腕錶的消費者基本不會關心Apple Watch的崛起,但是原本有意考慮中低端腕錶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就難免會左搖右擺了。而且在目前的科技企業之中,只有蘋果的價值觀擁有媲美鐘錶業的「營銷屬性」。

在功能上,Apple Watch更像是一種跨越傳統鐘錶製造業的創新。最新的Apple Watch 4除了擁有計時、鬧鐘、運動、通話功能之外,醫療健康功能也被重點凸顯,新一代加速感應器和陀螺儀來配合之後實現了摔倒檢測功能,EKG心電圖可以檢測心跳的不規則或者異樣,還能夠自動檢測健康狀態,並自動發送求助信息。

399美元起的Apple Watch 4,已經形成了對於同價位的Swatch產品的壓制,在同樣的預算之下,沐浴在科技、互聯網技術之下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有什麼理由會認為Swatch更時尚更有內涵呢?

畢竟,消費者或許會攜帶兩款智能手機,但絕對不會在手腕上戴兩塊表。這也就是為什麼Swatch要緊緊咬著蘋果不放,堅定碰瓷的重要因素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東風本田享域將於今晚上市 全系搭載1.0T動力
抖音內容優化行動開始,六類視頻將被嚴格限流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