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衛青和霍去病為什麼要害死李廣父子?他們之間到底有何恩怨?

衛青和霍去病為什麼要害死李廣父子?他們之間到底有何恩怨?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衛青、霍去病和李廣都是漢武帝時期的著名抗匈將領,同時也是備受後人推崇和喜愛的三位民族英雄。但令人唏噓的是,存在於他們之間的主旋律並非同仇敵愾,而是恩怨是非。

衛青、霍去病與李廣的恩怨很深,以至於李廣父子的慘死都與衛青和霍去病有直接關係。同為大漢名將,同樣心繫國家,衛青、霍去病與李廣之間的恩怨到底為何激化到如此地步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深思的問題。

飛將軍李廣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自從大漢抗擊匈奴以來,他就是先鋒大將,相對於出道於漢武帝時期的衛青和霍去病來說,李廣無疑是長者前輩。

但是,李廣的運氣遠沒有衛青和霍去病那麼好,衛青因功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霍去病更是17歲一戰成名,18歲封冠軍侯,而李廣一生征戰七十多場,卻至死未能封侯,以至於「李廣難封」成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的代名詞。

衛青和霍去病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們倆不但是親舅甥關係,而且還都是外戚——衛青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弟弟,霍去病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外甥。毫無疑問,衛青和霍去病早年之所以得到漢武帝器重,都是源於他們的外戚身份。但公正地說,他們後來封侯卻也都是因為戰功卓越,乃是實至名歸。

但是,在當時有很多人都對衛青和霍去病的扶搖直上非常不服,李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廣徵戰半生、威名遠揚尚未封侯,而後生晚輩們卻輕易凌駕於他之上,李廣的心態是很好理解的,他的不服也是人之常情。李廣怨恨漢武帝,同時也對衛青和霍去病耿耿於懷。

衛青和霍去病也有自己的問題,按照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他們雖然都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但性格也都非常狂妄自大,對前輩李廣也不十分尊重。

衛青和霍去病成名後,一躍成為了李廣的上級,這種落差感讓李廣心中的不忿之情更加愈演愈烈。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此戰的主帥正是如日中天的衛青和霍去病,二人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遠征匈奴。此時,李廣已經年過六十,所以漢武帝起初並沒有準許李廣隨行,但後來經不住李廣屢次主動請戰,漢武帝無奈答應他出任前將軍,分在衛青帳下。

李廣已到垂暮之年,他心裡很清楚這次出擊匈奴是他封侯的最後機會,所以求戰心極盛。但是,漢軍出塞後,衛青卻決定親自率精兵追逐匈奴單于,而命令李廣與右將軍合併隊伍從東路出擊。

從東路出擊就意味著迂迴繞遠,根本無法與主力軍一起抗擊匈奴,更不可能因功封侯,所以李廣對衛青的安排非常氣憤,他甚至直接找到了衛青,請求說:「皇上任命我為前將軍,現在大將軍卻讓我從東路出擊,這與我的職務不符。況且我已經與匈奴對戰七十多場,經驗豐富,我請求作為前鋒,與匈奴單于決一死戰。」

李廣的請求合情合理,但衛青卻斷然拒絕,堅持讓李廣從東路出擊,不給他正面抗擊匈奴單于的機會。李廣也是個非常固執的人,他由於氣憤難當所以未按規定向大將軍衛青請示就啟程與趙食其合兵從東路出發了。

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由於是倉促出兵,缺少嚮導,李廣及其所部竟然迷路了,最終未能參戰。衛青對此十分不滿,要求李廣受審對質,並將情況報告給漢武帝。而因迷路未能參戰更讓李廣羞憤難當,他竟然在軍中拔刀自刎了。

李廣飲恨而死時,他的長子李當戶和次子李椒都已經過世,唯獨留下幼子李敢。李敢當時是霍去病的部下,而且已經因功封了關內侯,前途不可限量。但是,當李敢得知父親死訊後怒不可遏,認為是衛青違背聖意擅自調離李廣才導致了李廣的自殺,並因此打傷了衛青泄憤。

衛青性格比較隱忍,所以對此並未聲張,還幫李敢隱瞞了打人之事。但是,年輕氣盛的霍去病卻非要幫舅舅出了這口惡氣,他竟然在甘泉宮狩獵時直接射殺了李敢。

回看衛青霍去病與李廣父子的恩怨,到底誰是誰非呢?筆者簡略分析如下。

首先,李廣父子肯定是有錯在先的,兩軍交戰之時,李廣不服主帥安排,這自古就是軍中大忌,而李敢為報父仇怒打衛青也實在是衝動之舉。無論是李廣還是李敢,有天大的委屈還是應該按章辦事,請漢武帝定奪做主,而不應該任意妄為。

同時,筆者也認為,衛青和霍去病更是難辭其咎。

漢武帝任命李廣為前將軍,其職責本來就應該是充當先鋒與匈奴單于正面作戰,衛青擅自調走李廣乃是存有私心,有公報私仇之嫌。因為,當時衛青的好友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擔任中將軍,衛青調走李廣就是想讓公孫敖與自己一起正面對戰匈奴單于,立下戰功後以便讓公孫敖重獲侯位。但是,李廣是前將軍,公孫敖是中將軍,衛青如此安排實在是有失公允,難怪李廣會不服、會抗命。

所以,李廣雖然不是衛青親手殺害的,但李廣的死確實是衛青直接導致的。

霍去病的問題就更加明顯了,無論李敢做了什麼,他都沒有資格私自將其射殺,更何況李敢乃是名人之後,又是封了侯的國之棟樑。霍去病如此狂妄,憑藉的無非就是衛子夫的庇護以及漢武帝寵幸,李敢的死,霍去病該負全責。

綜上,這場發生在三位大漢名將間的恩怨各有是非對錯,但最終受損的還是國家。毫無疑問,這場紛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李廣、李敢這對父子失去的是生命,而衛青、霍去病這對舅甥失去的則是名聲,他們甚至因此被司馬遷寫進了《佞幸列傳》,背負了千古佞臣的罵名。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大書法家米芾到底多瘋癲?拜石為兄,潔癖丟官,選女婿標準更奇葩
雍正編寫《大義覺迷錄》否定篡位,是心虛嗎?深層用意影響百年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