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興差使」,韓國人最常用的歷史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咸興差使」,韓國人最常用的歷史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咱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因此產生了很多源於歷史典故的成員,比如秦晉之好,得隴望蜀,退避三舍等等,而在同屬漢文明圈的朝鮮半島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當然,朝鮮半島的歷史沒有中國長,也沒有中國豐富,不過嘛,畢竟也是2000多年的文明國家,所以它們也有些很有意思的「歷史成語」。

比如我給大家介紹一個詞吧:咸興差使。

這個是朝鮮半島的常用的成語,那它是什麼意思呢?先直接把含義給大家吧,在現在的朝鮮語(韓語)中,「咸興差使」指的是形容難以完成的危險任務。

從表面的漢字你是無法理解這個成語的,因為這是歷史典故,「咸興」是一個地名,「差使」就是其本意,「咸興差使」直譯過來就是「咸興的任務」,那咸興的任務為什麼危險呢?這就要說到朝鮮王朝初年太宗李芳遠與太上王李成桂之間的一次政治衝突事件。

李成桂是朝鮮王朝太祖,但其之後的王位繼承卻有很大問題(主要就是第五子李芳遠功勞大,想當王),結果接連導致了兩次「王子之亂」,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亂後,李成桂讓位於次子李芳果(定宗),他自己成了太上王,但政權已經被李芳遠成功掌握;而第二次王子之亂後,李芳遠直接逼迫時任國王定宗退位,即位為太宗。

而李成桂呢?他和李芳遠關係不好,所以直接自開京(今朝鮮開城)出奔,直逃老家咸興,皈依佛門,並居住在幼年的潛邸(咸興本宮)中。

但是名義上啊,這李芳遠還是李成桂的兒子,李成桂還是朝鮮王朝的太祖,他在老家呆著實在是不像話,而且李芳遠也不放心啊,所以李芳遠就多次派出使者,企圖說服李成桂回到首都漢城。

李成桂本就一肚子火,好嘛,對付掌握實權的兒子沒辦法,但對付這幫使臣,那是小事,要知道李成桂可以武將出身,很能打的,你龜兒子派使臣來煩我是吧,好,來一個我殺一個,李成桂向來以箭法出眾,於是他把李芳遠派來的人當兔子射。

朝鮮史書是這麼記載的:太宗屢遣中使問安,上輒彎弓而待之,前後相望之使,未敢道達其情……時問安使無一得還者。

啥意思,就是說,太宗經常派使者去「問安」,太上王彎弓以待…結果問安使沒一個回來的。

最後呢?太宗問群臣:『誰可遣?』莫有應之者。」,此事傳遍朝堂,再也沒有人敢去咸興傳話了,於是乎,這「咸興差使」一詞傳遍朝鮮半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人口370萬,力挫蘇聯80萬大軍!戰鬥力爆表的北歐小國
郭靖和楊過誰適合當師父?郭靖教出三個廢柴,楊過教出個天下第一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