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一言九鼎」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是代表這人說話有分量,不輕易出口,一旦出口,勢必踐行,是個褒義詞。

但是真正見過鼎以後,恐怕你會覺得古人是在誇大其實——因為這鼎實在太大了。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以後母戊鼎來說,1米3的身高,居然是個有832公斤的胖子,專家推測,鑄造它的時候,至少使用了1000公斤也就是一噸以上的青銅原料。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那麼古人做這麼個大傢伙,用也不好用,搬也不好搬,究竟是為啥?難道就是為了證明天子「一句話,九噸重」?

實際上差不多也確實如此,如果你對先秦青銅器有所了解,就會發現,這實際上就是「面子工程」。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由於古代冶煉礦物非常困難,青銅器也就不是尋常之物。所以青銅器只是在禮儀活動中使用,日常生活和平民百姓都是不可以使用青銅器的。

那既然青銅是好東西,自然要先滿足天子的需要,不僅如此,為了防止有人超過自己的「面子」,禮制中還嚴格規定了青銅器的使用數量和等級,主要體現在鼎的數量上。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鼎單簋雙,從這表裡看出來,「九鼎八簋」是當時最高的配置,只有天子可以享用。

我們現在常用的一個詞「問鼎」,典出春秋楚莊王,他實力強大後想要單幹,便派使者去問周王的鼎之輕重,意圖造鼎超越他,造個反都先從逾制開始,可見鼎在當時文化里的分量之重。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把中國分為九個部分,並且鑄了九鼎鎮住四方,所以鼎就成為天子權力的象徵,順帶一提,中國這個地理概念別稱「九州」,就是這麼來的。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實際上除了鼎,其它的青銅器,在那個年代基本也都是為給貴族們「撐面子」用的東西,只有祭祀、慶典、喪葬的時候拿出來實際使用(比如鼎就是食器),因為它們都很有儀式感。

先來說說酒器,從古至今,從東到西,全世界的古代祭祀都少不了酒,一杯獻給神明,一杯獻給先祖,以爵最為尊貴。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三隻細足撐起一個杯子,杯前有流,後有尾,一側有鋬(pàn),杯口還有兩個柱子,主祭者把爵中裝滿酒,高舉過頭再緩緩灑到地下請祖先享用,這正是祭祀的高潮。正因爵的地位高,也就由此衍生出了「爵位」一詞。

還有一種與爵地位相當的,稱為兕觥(sì gōng),兕是雌犀牛,兕觥就是做成獸形的盛酒器。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它們的雕飾都格外精緻,當它們在祭祀和慶典上被高舉的時候,代表的不僅僅是手執它的貴族,而是他背後的象徵的天子或信仰權威。當然,還有觚、尊、觶、彝、壺、卣、斝、罍這些青銅酒器在當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裡就不贅述了。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如同今天一樣,重大場合也不能少了音樂,「禮崩樂壞」說的正是孔子春秋時期悲憤的沒人再把周代的禮儀和青銅樂器當回事,儀式感下降。

樂器基本上就是鍾、鐃、鎛、鈴等簡單幾種,樂音也就是「宮商角徵羽」五音(類似今天的「哆來咪」),但奏到妙處,足可以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這些樂器大多組合使用,單是鍾,就可以大大小小几十個,最多的是湖北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一套多達65件。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最後就是青銅武器了。青銅既可以擔當禮儀祭祀場合的禮儀武器,逼急了也能真的上戰場殺敵,它們的主要功能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禮儀佩刀和禮炮。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武,漢字形為「止戈」,意思是「武的真正意義在於不用武」,這真是中國人的大智慧。青銅兵器一般有戈、矛、戟、鉞(yuè),形狀我們就比較熟悉了。

一言九鼎,是古代的面子工程嗎?

我們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我們的禮儀早先並不是個抽象的辭彙,而是最具體最生動地融會在了這一器一物當中。現在咱們一直在強調「尋常的生活要過出一點儀式感」,正是中國人在逐漸找回禮儀的過程。

近期熱文鏈接

變化萬千:唐代絞胎釉瓷

一幅被乾隆譽為「神品」的畫

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藝術珍品

殘瓷不值錢,你未必買得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可以取代藝術家嗎?
真美:吸引全球藏家眼球的中國古玉

TAG:雅昌論壇 |